遭逢颱風要不要停班停課,除了風雨動態、法規原則之外,本來就有首長與政府團隊的綜合判斷。考量市民生活樣態、交通吞吐容受、防災需求、產業影響.....等等。
當然,政治人物也自然會考慮選民好惡。說只依據專業考量,不考慮選舉、輿情反應,這就未免矯情了。
就算醫生醫療、教師教學、建築師設計,都不會只有純專業考量,也會考慮對象的需求與感受,因為我們都必然要處理人的問題。
處理人的問題,取捨就會極為複雜。雖複雜仍要斷然取捨,取捨就會有得失損益,決策會有偏差、誤差、落差,會引來政敵、監督者、媒體、民眾批評,這原本都是極為正常的事。
偏差、誤差、落差,就是修正、修正再修正。
但是長期以來,政治人物、媒體或者部分民眾對於決策效應的要求,都趨近於病態了。
以颱風停班停課來說,風雨強度連中央氣象局也難以完全預估。交通需求則跟連假、大節慶時一樣,交通單位也很難真的抓到精準。至於民眾能不能自主停班,主張災害避讓權,則根本就是勞動權力有沒有具體落實的問題。
但是,部分民眾、各種評論者往往苛求政治人物要神準,政治人物更有成為神的渴望,幾乎不容許有偏差、誤差、落差。
但是現實政治中根本沒有神的存在,民眾與評論者的苛求,會使得政策逼仄到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永遠是那種「○○○出來面對」、「●●●,我對你很失望」這種戲碼。弄得颱風停班停課的決策者,跟欺騙感情、販賣黑心商品、詐騙集團、殺人放火差不多。
而政治人物渴望當神,可是決策根本不可能毫無誤差,因此只好相互推諉,彼此指責,以證明自己沒有絲毫過失。
但是對現代民眾來說,越說自己都沒錯,效應可能更糟。吳茂昆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
像現在基隆、台北、新北三市為了瑪麗亞颱風停班停課互打,對於往後的決策協調,其實完全沒有幫助,只是令人傻眼而已。
以小市民而言,我想知道的是,往後遇到類似需求,通勤通學的交通疏運,有沒有改進的可能?
我也想知道,在防災需求下,家長接送孩子的需求,能否獲得彈性的安排?
我更想知道,民眾如果有防災需求,能否在勞資的拉鋸中,獲得政府更立即具體的保障?
誰怕被罵?誰討好誰?誰出賣誰?你覺得很重要嗎?我覺得很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