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找工具】─練習說話與寫字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來發現,許多人分不清楚「不以為然」與「不以為意」。一般而言,相同的句型與用字,很容易混淆,使用間必須敏銳察覺構詞的元素,分析含意,才能分辨。簡單來說,兩者的意義如下:
不以為然:不認同、不贊成。
不以為意:不在乎、沒放在心上。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亂用「○○+動詞+●●」的情形氾濫到令人瞠目結舌。

剛剛看到「女星陪吃納吉次子」,這位女星難不成是食人族,陪誰吃掉了納吉次子嗎?

上網一搜尋,沒想到還有「湘瑩陪吃中年男」、「林依晨陪吃公婆」、「野生王俊凱陪吃2女神」、「陳敏薰 甩3P腥聞煲4年情 勾王燕軍陪吃劉泰英」等標題。

這種怪用法,一對比「吳敦義陪吃肉燥飯」、「楊雅筑見11歲網公!傻眼陪吃兒童餐秒逃跑」,當下真要懷疑肉燥飯與兒童餐是哪位仁兄的名號。

寫成「女星納吉次子同餐」、「湘瑩中年男同餐」、「林依晨陪公婆用餐」不是好多了嗎?

中文句法的彈性雖然很大,許多詞語也快速繁衍,但是下標語時如果當下會造成混淆,反而減損了溝通效率,那就是不好的表達方式。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34649284_2166555276692080_4446684477405528064_o.jpg

我和許多同行一樣,擔任學校活動司儀時,喜歡盡可能生活化一些,希望能如三金典禮頒獎,可以活潑又不失隆重。

所以,我經常會拜託學生和我一起搭檔,因為大叔不適合裝可愛,那些活潑、青春的台詞,就由高中生來發聲。

我很羨慕很多主持人拿起麥克風來,幽默、大方,聲音又悅耳。我自己主持很容易受朗讀的習慣影響,聲音表現會太過用力。

比如我喊「全體肅立」時,跟行軍禮差異不大,有時喊完,都會覺得幹嗎這麼嚴肅。

我其實不太說「恭請○○」,然而漢字構詞,習慣偶數成詞,節奏也好調配,只講「請○○頒獎」,用我太過鏗鏘的聲音說出來,會很像命令句,這麼用力驅趕嘉賓上台,似乎不太禮貌。

於是,我只好加上很多的點綴詞,說成「現在,我們邀請○○上台來頒獎。」以調和語氣,囉嗦程度,連我自己都傻眼。

一面主持,一面聽學生搭檔的聲音,心底很欣羨,那種認真、又帶點稚嫩、青澀的聲音,我是怎樣模仿都回不去了。我的聲音早已經有某一種固定的習慣,非常熟練,也非常世故。

安中畢業典禮中,慣例會安排一個時間,讓各班學生可以為辛勞三年的導師獻花。這本是非常溫馨的時段,許多同學會對著導師又喊又抱,整場淚水與歡笑交織,相當動人。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國北教大附小畢業典禮中,頒發市長獎時,校長臨時起意邀請該校家長張安樂頒獎,一時引發議論。

這原本是不值一提的烏龍事件,茶餘飯後調侃一下便可,卻有不少人說成什麼政治風向,或者校長要向特定政治勢力輸誠、討好一樣,實在是想像力過於豐富。

邀請充滿爭議的人物上台頒獎,在網路傳播的時代,必然引來負評,這位校長的確思量欠周,想必是會場上思緒突然短路。但硬要說她有甚麼政治意圖,她想望風取媚,卻是不大可能。因為,只要對教育界有點理解,就會知道請張安樂上台,並無法讓校長未來的仕途發展獲得什麼利益。

很多人一定會感到驚訝,堂堂市長獎頒獎,怎麼可能會忙中有錯,思慮不周。我想能說得這麼武斷,大概是因為這些評論者多數沒當過學校活動司儀、主持人的工作。

出錯是常有的事。

我經常擔任學校的活動司儀,還要負責處理公關文稿、新聞稿等工作。

一項活動只要有官式場合,除非長官一定要準時出席的場合,否則許多流程永遠要有機動調整的準備,機動到程序大亂都可能。所以我對大官通常沒有好印象。

許多人會說,怎麼可能會不知道請誰來頒市長獎。我知道你很驚訝,但是真的、真的、真的很難確定。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的日常語文中,仍留有許多古典元素,最為人所熟用的便是成語、熟語和應用文中的套語。這些套語能概括說明,行文簡潔。如果使用得當,文句也多幾分秀雅,

然而,這些古典元素,畢竟與當前的溝通語境有所落差,如果不熟知字句的涵意,勉強套用,文字風格會顯得突兀怪異,文意表達也可能出錯。

如連結中的「特此知悉」,顯然是習用了公文套語,然而又不明真實涵意,導致用了一個怪異的句子。所謂「知悉」就是「知道了」、「明瞭了」或「聽聞了」。公告單位絕無道理貼一張告示牌說:「我知道了」。而在「特此」之後加上「知悉」,也是不成文句,難道是要說「我特別在此知道了」?

我想公告者,本來要說的是「特此公告周知」,而誤將「周知」寫作了「知悉」。而其實寫作「公告」、「通知」即可,如果要寫「特此公告」,應該要放在直式第二行比較適宜。

對於一般人而言,其實如果沒有仔細探究,誤用在所難免。因為那本與我們日常生活語境有所差異,甚至可能費解、誤解。因而有不少人主張要推動法律白話文運動、公文書寫要採語體。這當然值得進一步討論。

然而日常書寫、表情達意,其實重在文通字順,用語精確,不必一味講求古雅。單是文通字順,表達精確便是極難的工夫了。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人意見。

老師是人,學生也是人,都有脾性,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與立場。有投緣的,自然也有不投緣的。彼此看不爽,也沒什麼不可以。

但是我還是覺得,當老師的人要有量一點,至少維持某個優雅姿態比較可愛。這不是倫理問題,而是美學問題。

對於學生,尤其是畢業的學生有不滿意的地方,保持距離就好。如果要在公共議題上交鋒,不必攀扯私人關係,而要意識到交鋒過程中,彼此應是平等地位,而不是上下關係。

我如果要和自己的學生辯論公共議題,我會稱他女士、先生,稱他辯友,不會先宣稱彼此的師生關係。要知道這不會讓自己佔上風,可能還會先居下風,未戰先輸。

有什麼不滿意,私底下抱怨,茶餘飯後,幹譙詈罵,人之常情。公開對陣,還是讓自己美好一點。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正說到子路問津一章,突然撇開正題,說起《論語》中的隱士名字都很怪異,如剛講完那一章的「晨門」。
 

同學答說:「不會很怪啊!桀溺,Johnny。」
 

雖然是網路老笑話,我還是笑岔了氣,「那長沮呢?」
 

「George啊!」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0個描述情緒的詞彙:提升自己對感受的敏銳度  與  范疇〈論髒話〉

 
 

 

昨日上作文課時,帶領同學解讀范疇的〈論髒話〉,文中提到「髒話」是語言工具箱內的眾多工具之一。有些工具,越禁制他用,到最後他就會使用破壞力更大的工具。范疇提的例子是割喉案一類暴力,事實上,最兇殘的暴力往往就是「權力」,尤其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那類。所以許多舉止看來優雅的人,聽他們說話,其實都比髒話暴力百倍。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n_1.jpg

滕宗諒:為啥要查我水表?
鄉民:你就顏色不對啊!
滕宗諒:強者我朋友救援一下!
范仲淹:靠么,圖咧!
滕宗諒:圖來了!(伸)
范仲淹:我有一個朋友被貶官,他很難過………
鄉民:先承認你就是你朋友……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020071018368441580423.jpg

歐陽修:媽,我在這裡!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回在媒體上看到新聞人物過世的報導或者訃告,不免會引來許多人議論記者或商家誤用「得年」、「享年」、「享壽」、「享嵩壽」。其中實有值得細論之處。

 

如果翻檢古今文獻,會發現文人常會隨著行文所需,抽換詞彙,字詞之間未必有何不可逾越的界線。如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聽見賈母喉間略一響動,臉變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歲。」又如戴名世〈鄭允惠墓志銘〉:「君生於明崇禎壬午十一月二十一日,卒於清康熙丁亥六月初四日,得年六十有六。」其中「享年」、「得年」等用法,都與平日國文課程所教不同。

 

或許受考試之限,國文課程一直極為強調正訛辨別,為了確立單一的答案,總是刻意排除文本中本來紛然並存的複雜現象。

 

當然,人類為了便於認識外在的世界,避免在紛雜的現象中,茫然無緒,所以化繁為簡,建立起系統的分別,本屬難免。然而,這種非黑即白的切割用法,只是教學、認識過程中的權宜之計,並非真實的現象。我們卻常常誤認為這是具體的語文規範,其實謬之千里。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很誠懇地再說一次,如果你自己都無法感動你自己,怎麼可能感動讀者?
 

如果寫的故事,連你自己都覺得通篇都是假話,說假話的技巧又很拙劣,那為什麼覺得閱卷老師會欣賞?
 

說的是真是假,文字真的不太容易遮掩;說得好不好,也是一目瞭然。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教學中,向來不太重視字音字形的辨正。沒想到,我在閱讀時還是受此牽習拉,甚而鬧出笑話。比如,剛才看到臉書上的好友建議名單「區漁會」,當下便想:「哇!區(ㄡ)先生,區(ㄡ)漁會,姓氏不多見」。過了好一陣子,才頓時察覺:「不!~~~~~~~那是區(ㄑㄩ)漁會的臉書!是區(ㄑㄩ)漁會,基隆區漁會!」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台灣人過慣了西洋情人節,甚至還衍生了每個月都有情人節,再點綴一個七夕情人節。雖說多是商人的噱頭,「其實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不過,有不少人還記得元宵節也算是華人的情人節喔!歐陽脩的〈生查子〉不是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如果有哪個單位來辦個「愛情詩謎」、「湯圓傳情」、「牽手鑽燈腳」,應該也是很浪漫吧!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兩日老蔣銅像的新聞議題又起,傍晚時記者朋友來電,問我學校有沒有老蔣總統的銅像,想來是想要了解基隆各校的因應策略。

 

說來有趣,就我整理過的校史檔案與舊照片,安中校園從創校以來,便未曾設置過老蔣總統的銅像。只在創校校之初,坡道上立了孫中山先生半身像;駱校長任上,又在禮堂前立了孔子石像。

 

或許正因為如此,政治與社會觀念轉變的歷程中,校園少了很多爭議。

 

校園裡也曾討論是否要修改校歌裡的一些尷尬詞彙,我則建議,如果覺得歌詞過時,不妨另訂第二校歌,或再填一次新詞,而保留現有校歌的原樣。就如創立於日本時代的學校,當時的日語校歌也該是學校所尊重的校歌。我覺得不改正文,才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也來個先秦哲學版本的吧!


●[買房子了沒?]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 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房子就在我的心中啊!)
 

●[什麼時候要結婚啊?]
荀子曰:「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何難之有!故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
(慢慢等吧!)

 

●[有對象了沒?]
莊子曰:「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65137_10153005309556460_3386502889578451705_n.jpg

近幾年,政府機關改用電子公文系統後,無論簽稿都以網路遞送,我已極少有機會以筆撰擬公文了。直到去年接任工會幹部後,才有比較多的機會直接在書面上擬稿。

 

在我極有限的行政經驗中,老一輩的教育人員,字都寫得不錯,行雲流水,頗有可觀之處。不過由於老於案牘,所以慣寫行草,部屬辨認決行文字時,常需要一點工夫。我在辨認時常常「偷食步」,因為對公文常用套語尚稱熟悉,上下文一猜,總有個八九不離十。

 

柯P這筆字,頗有拙趣。我所認識的聰明人,寫字大體都不漂亮。他們能力都強,做事又幹練,寫字不漂亮,實在不算甚麼遺憾。

 

公文上說白話,古來常引為趣談,但是多數這樣寫出大白話的人,殺伐決斷都遠逾常人,朱棣如此,胤禛也是如此。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大學時代起,我對應用文的作法,頗有興趣。然而翻閱坊間的入門書籍,卻總覺得多數都太古雅,常不合現代所需。應當有人專為日常生活所寫,如柬帖、題辭、對聯,如今多由商家代勞,不必親自寫作,只是許多商家只是依循慣有格式,也常有錯誤。

 

傳統的《應用文》多期待讀者能寫作,而如今理想的《應用文》範本,或許該改以閱讀者的角度出發,以大量的圖解呈現,標出可能犯錯的地方,寫出較完整的解析。

 

另外,我覺得《應用文》中,應該增列民俗運用的語文範本,如祭祀、禮儀中常用的禱詞、頌詞。這些用法,過往多是家族、鄉里中口耳相傳,或者散見於農民曆等處。隨著老輩日漸凋零,年輕一輩即使仍依循民間信仰拜拜,卻不知如何開口祝禱。如果有個簡易的通行範本,不是更有助於民俗傳承嗎?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21 Sun 2014 23:20
  • 笑匠

今天到國家教育研究院參加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的研修會議,場上李瑞騰教授、王偉勇教授性情雖異,都是笑匠級的人物。每回會議配合時事都有新哏出現。

 

下午的研修小組會議,久未見面的鍾宗憲老師悄悄出現在席間,分配撰寫工作時,老師正好與兩位師大國文系的學妹麗禎、月銀分在一組,剛好都是黃家女兒。他盯著她們的名牌說:「喔!二黃!~~~那我這邊是西皮!」害我差點噴出茶來!老師才是笑匠之神啊!

 

張堂錡教授要送兒子回軍營,起身要先離席時,鍾老師很正經地說:「別忘了帶橘子。」張教授也緩緩地說::「我一定會記得去爬鐵軌的!」

 

王偉勇老師每次回頭和他商議,他就一副大頑童的樣子,大喊:「老師,感謝你一直給我栽培,逐擺攏栽培我!」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在上下班途中,看到市議員候選人的旗幟,總覺得變化極少,殊覺無聊。

近日看到某位候選人早早掛出高大的黑色關東旗,高喊「搶救汎綠第三席」,覺得有點意思。會高喊搶救第幾席,就如段宜康前幾日在臉書所說的,同一選區一定有同黨的競爭對手。選戰到了末尾,開始搶食同一陣營的選票而已。

 

所謂泛綠,通常是指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建國黨等政黨,至於台灣綠黨,雖然在部分議題上會與民進黨合縱連橫,但是被視為第三勢力。這一區有四名國民黨籍候選人,一名親民黨籍,一名人民民主參政連線。而三位民進黨候選人,都是現任議員,此外並無其他泛綠陣營候選人。旗幟上高舉泛綠,而不說民進黨,不知道是否想避免同室操戈的印象呢?

 

另外文字用了「汎」,而不用大家慣用的「泛」,雖然兩字相通,不過「汎」字在生活中用得不多,多數人大概也僅在讀《論語》時才看過「汎愛眾,而親仁」的用法,不知為何特地選用了這個字呢?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