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學生忙於剪報,應付公民科的作業。好幾堂國文課,一入課堂,
各處報紙齊飛,發出沙沙聲響。正要順著〈訓儉示康〉講解,一張報
紙首版,在我的眼前起、落。我決定說幾句「大中至正」!

我遲疑了一下,一開頭就說:「我們不談拆匾的問題!」那些交給公
民課,比較恰當。我想談談「大中至正」的來由,以及為何被題在老
蔣的紀念建築牌樓上。易經太遠,就由王陽明與徐愛談起。心學與理
學的糾纏也太難,只略說了朱子學、陽明學對東亞文化影響多大。由
清代、日本乃至後來的台灣。獨裁者操弄了傳統,傳統也制約了獨裁
者。任是專制獨裁,還得戴上一些衣冠。而其中有糾結,有病灶,有
時勢,有宿命。面對歷史,還是冷靜一些好。

我想讓學生們知道,政客的拉扯可以由他,但是我們看問題,不能這
麼簡易。報紙上嚼的舌根,我們三、五天就會忘。但是許多心靈、意
識型態的脈絡源流,可能還會持續數十、百年而不休。只是拆了牌、
掛了字,並不能為整個族群增減太多東西。

話頭一扯說得太遠,我想起網路上讀到胡又天「本文不要動,註釋可
以加」的說法,教育部與市政府對中正紀念堂既然各有意見,不妨各
自立碑說明,來年的執政者,若另有意見,就再度立碑。每一代的執
政者,或語或默,但是都不要再拆前代的碑文。如此三、五十年,乃
至百年,碑文就會沉靜訴說一切。而無須在國人面前,廝殺吶喊。

說到此,我決定停下話頭。回到宋朝,講那張嚴肅的容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