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學生忙於剪報,應付公民科的作業。好幾堂國文課,一入課堂,
各處報紙齊飛,發出沙沙聲響。正要順著〈訓儉示康〉講解,一張報
紙首版,在我的眼前起、落。我決定說幾句「大中至正」!

我遲疑了一下,一開頭就說:「我們不談拆匾的問題!」那些交給公
民課,比較恰當。我想談談「大中至正」的來由,以及為何被題在老
蔣的紀念建築牌樓上。易經太遠,就由王陽明與徐愛談起。心學與理
學的糾纏也太難,只略說了朱子學、陽明學對東亞文化影響多大。由
清代、日本乃至後來的台灣。獨裁者操弄了傳統,傳統也制約了獨裁
者。任是專制獨裁,還得戴上一些衣冠。而其中有糾結,有病灶,有
時勢,有宿命。面對歷史,還是冷靜一些好。

我想讓學生們知道,政客的拉扯可以由他,但是我們看問題,不能這
麼簡易。報紙上嚼的舌根,我們三、五天就會忘。但是許多心靈、意
識型態的脈絡源流,可能還會持續數十、百年而不休。只是拆了牌、
掛了字,並不能為整個族群增減太多東西。

話頭一扯說得太遠,我想起網路上讀到胡又天「本文不要動,註釋可
以加」的說法,教育部與市政府對中正紀念堂既然各有意見,不妨各
自立碑說明,來年的執政者,若另有意見,就再度立碑。每一代的執
政者,或語或默,但是都不要再拆前代的碑文。如此三、五十年,乃
至百年,碑文就會沉靜訴說一切。而無須在國人面前,廝殺吶喊。

說到此,我決定停下話頭。回到宋朝,講那張嚴肅的容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luman 的頭像
    nanluman

    鯤化為鵬‧鱟浮成島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