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圖片全部引用自紙風車劇團「孩子的第一哩路」官方部落格)




如果無事,我總是在下午四時許撥個電話給母親,她可能
從大姨家呷茶閒聊回來,也可能剛從三樓打理到一樓,洗
過熱水澡,提起小錄音機,正要出門去做健康操。

電話裡,其實無太多瑣事可聊,常說的竟無非是寒暖陰晴
而已。「這邊天氣很冷,落雨了,你彼邊咧?」「無啊!
日頭擱誠大咧!」左右無事,又掛了電話。

為此,母親常暗地對弟弟數落我:「也無甚麼代誌,無話
找話講。」

這天,撥了電話,母親同樣正往東陽國小的路上走著,我
說:「又要去做健康操喔?」她的語氣有點興奮,回說:
「沒有,今天紙風車劇團要到東陽國小表演。我要來去看
。」


我默數了一下日子,12月4日,心想:「啊?這麼快嗎?」

當紙風車劇團奔南走北,在兩百多個鄉鎮演出過時,捐給
家鄉學甲的經費,仍在四萬餘元上下,學甲孩子的第一哩
路,還正遠著。有時看著紙風車部落格的演出紀實,就為
家鄉著急了起來。

一直到讀大學,我才第一次走入劇場。有時是老師招呼大
家到國家劇院看表演工作坊、聽京戲、看雲門跳舞;有時
是自己久久攢了點錢,到台北市社教館看歌仔戲,看馮翊
綱、宋少卿說相聲。或者,幾個朋友呼朋引伴到國軍文藝
中心、藝術教育館、牯嶺街小劇場看票友演戲、社團公演
或半懂不懂的實驗劇場。

剛開始時,戲落幕了,我還意猶未盡,站在座位上,捨不
得離開,回到寢室還反覆翻著節目單,回憶剛剛的鏡頭。

在大台北讀書、工作十餘年,手頭寬裕時甚至每週都到劇
場看戲,就算最拮据的幾年,沒有閒錢,也要瀏覽網路、
雜誌的劇評、廣告,過過乾癮。

沒有受過甚麼專業訓練的我,就在劇場的邊邊角角,一點
一點看到原先我所陌生的世界。對於許多同鄉長大的孩子
而言,我很幸運地擁有一段頗為奢侈的旅途風景。

2006年起,紙風車劇團開始推動「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
車319兒童藝術工程時,我就一直滿懷期待,有一天在鎮上
的大廟埕,可以讓家鄉的孩子坐在舞台前,開開心心看一
場戲。



如今夢想實現了,就在我的母校操場上。雖然,我沒在場
邊,只能看著紙風車劇團拍攝的照片,卻一樣激動。感謝
力晶集團、力仁教育基金會和近五十位捐款人。

第二哩路開始了,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學甲的遊子,讓
我們一起再盡點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luman 的頭像
    nanluman

    鯤化為鵬‧鱟浮成島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