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們兩個談開了,特地來跟你說一聲,謝謝你的關心。」我看著眼前兩個可愛的高中女生,心中鬆了一口氣。
學生因為工作有了誤會,或許還有一點高中年紀常有的彆扭。其中一個孩子,之前曾和我談起溝通技巧的問題。我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想了一下,才說:「所謂溝通技巧都需要較長時間練習。然而關鍵其實不是技巧,而是誠懇的態度,真心想要理解彼此在意的癥結。」
「兩個人有了誤會,產生摩擦,心裡覺得過不去,你覺得只是事情處理不好,還是人的內在有更深的糾結呢?」孩子非常靈巧,她頓了一下,覺得更重要的點是人的內在有所糾結。
我似乎想起些什麼,有點不好意思說:「其實就連大人,尤其像我,我向來只處理事,不大願意處理人的情緒。」
「然而,如果真心要溝通,就要坦誠面對人的情緒,理解情緒生起的根源。」有時爭執半日,大家都說著很有道理的話,然而這些能說出口的事情,可能都不是事情的原貌,最根本的核心,可能就是在事情處理的過程,對方受了傷,感到不滿,感到憤怒、感到悲傷。
「如果要開始對話,或許就要理解,甚至撫慰對方感覺疼痛的傷口,理解他的憤怒與悲傷。」有趣的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會對這樣的傷口無所察覺,甚至矢口否認。但是人又總是渴望自己的感受能獲得到理解與包容。
孩子點了點頭,我看著她,繼續說著:「同時,我們也要坦誠面對自己,承認自己也受了傷,悲傷、難過,心裡也有過不去的地方。」
「坦誠面對彼此的情緒,我們才能繼續處理事情的誤會。」
我是個過分悲觀的人,語氣一轉,又說:「然而,沒有相互溝通就會順利的道理,可能對話之後,心裡還是會有糾結,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化解。妳能接受嗎?」孩子肯定點了點頭。
結束談話後,我在座位坐了許久,心裡有些慚愧。年輕的孩子比我勇敢許多,我所講的許多事,都不是我能夠做好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