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吳榕峯面對時代力量市議員林于凱的質詢時,竟然脫口說出:「你又曾是我的校友,校友質詢以前的校長不太好吧!」絲毫忘了自己現在是政府官員,接受議員監督本是體制規範,竟然意圖以「校長」的空名,逃避質詢。除了妄自尊大之外,更是損傷了教育工作者的價值。
吳先生即便在林議員求學時擔任校長,然而站在市議會裡備詢,便是接受監督的官員,無可逃脫。莫說曾為校長與學生,即便是父子、父女,只要一入議事殿堂,便是官員與民代的關係,完全是民代質詢官員,何來校友質詢校長一說。
即令在古代的身分社會中,臣子在君王面前提起自己的尊長、師承,也必需直稱名諱,而不用私稱。
〈中庸〉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當吳先生已經身處在官員的位置上,就應該坦然承受自己的責任與規範。而不是想藉舊日的空名,希冀一時的僥倖。
此時自稱校長,不但爭不到尊重,反而更受鄙視與訕笑。
許多喜歡宣揚傳統倫理者,常自以為擁有某些身分,就應該自動獲得永久的尊重,不受質疑,不容挑戰。實則根本扭曲了倫理的定位。
孔子就已經直接指出「當仁不讓於師」,亦即即便是師生的身分,面對道德是非的決斷時,價值判斷自然高於身分區別,道理顯而易見。
唯一讓儒家為難的只有親子,親子之間才有「父子不責善」的特殊處境。
然而,華人的社會面對責任問題、價值決斷的問題,卻往往想透過身分關係胡攪蠻纏,動輒愛說自己是長輩,自己是某某身分,反而無法受到尊重。
吳先生自取其辱不要緊,還要連累我們教育工作者,實在令人憤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