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南瀛文學獎文學部落格類得獎感言
得獎作品: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遷徙的路徑是生
命的刻痕,以異地的風雨打磨出原鄉更清晰的輪廓。
在基隆多雨的夜窗內,枕上的夢以詭奇的情節,揉雜了我
的童騃與前中年。我常夢見自己著上一身制服,與我的友
朋、我的學生,同坐在鐘響後的教室裡,或者埋頭索解那
些宛若天書的數學題目,或者苦記那些讀不出音節的英文
單字。這是我的中學記憶,貯在曾文溪畔的私立中學裡。
走出教室,穿過迴廊偏又是磨石子的大象滑梯,水泥灌成
的梅花樁,一園的樟樹、榕樹、麵包樹、印度櫻花與木麻
黃。那些自小親手指認過的木部與艸部,總是較國語辭典
與自然課本上的口耳記憶,標示得更為深刻。這是我的小
學校園,立在華宗路邊的東寮聚落外。
學校旁有一座水流千歲廟,在田土與溝圳之間安靜座落,
在大家樂風行的年代裡,每逢神誕,廟前總是搭起一座野
台,在入夜的田土邊,引來那些乾癟黧黑與壯碩豐厚的面
孔,在七彩燈光的轉換裡,一同翹首,聽著舞台上頻頻招
徠的短語,直盯著豐乳肥臀,胡亂擺動。而婦女與小孩子
則在香煙薰騰裡,虔誠膜拜。
那一晚,我猛然轉身,看著夜裡寂寂的玉米田,聽到唧唧
蟲響與淙淙的渠水聲動。
夜裡回家,母親還笑我假道學,讓我困窘不已。然而,我
也始終不覺得那晚的鏡頭有多麼粗野。這是我的鄉土,有
粗礪有綿長,有奔波有安樂。如今賭風與艷幟褪去,小廟
仍安安穩穩座落在校園邊上,庇護鄉民與學子。
學甲,在我的心中是針織業重鎮、蔥蒜王國,也是今日只
有兩萬多人的安靜小鎮,我們是上白礁的香客,大道公的
爐下。我在網路上以BLOG結繩,記下心中的點點滴滴,用
以宣告這個臺南子弟,從未忘記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