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06137_797607776920177_782424724_o.jpg

不知為何,一入大學的校園,多數人見面,無論親疏,都很自然地只喚名字,不再冠上姓氏了。那種連名帶姓的叫法,只留給最熟的朋友,還有不甚相干的人。當然也有人會叫你綽號,綽號屬於小眾,繫連著相異的年歲記憶,在不同的呼喊裡,你心中瞭然,彼此是怎樣的連結。

年紀大一些之後,有機會多讀點書,能夠寫文章發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時,如何稱呼師長、前輩,講究的方式又不同。現代的學術論文慣例,行文間徵引專家說法,無論關係,不分師友,一律逕稱姓名,不另敬稱先生、教授、老師等等,以示研究立場客觀中立。然而,這樣的格式,在我輩中文人的手底,卻各異其趣。有的人,仍習慣稱呼某某師、本師、業師等等,甚有古人之風。有的人則依循現代模式,直呼其名。我常略加折衷,本文多直稱姓名而已,在註解中對業師及太老師一輩者,則稱呼先生,表示對自身師承的敬意。

進入職場後,主管與部屬、上下階層、不同職務的互動,成為人際關係無法免除的一環。這些工作夥伴,有些人稱不上朋友,卻要經常往來。因此在生活的圈子裡,開始會有人習慣稱你的職稱,組長、主任、校長、經理、委員、董事長之類,不一而足。

在中國大陸,常稱中國社會是「官本位」社會。直到今天,華人社會裡多數還保留著傳統的舊習,單純的職稱往往變成尊稱,尤其許多「長字輩」,對於自身的身分幾乎無法片刻忘懷。於是無論在任卸任,不管年齡大小,也不論工作或應酬,凡是有個職務可供稱呼者,許多人就忙不迭地喊起來了,顯然是把這些職務當成敬稱了。

而在書信、應酬文案中,為了表示彼此的尊卑,除了稱呼之外,常常還要加上抬頭、側書的書寫格式,以表示尊崇對方,謙抑自己。抬頭的格式,暫且不去多談。先談側書。

所謂側書,是指提到自身事物時,將自身的名字、人稱或相關稱呼,如弟、僕、愚師、小兒、職等等,縮小字體並偏右側書寫。這就是所謂「謙側」。

習慣上,如果自身稱呼和名字連寫時,就只側寫自身的稱呼,不側寫名字。如「愚師啟嘉」,就側書愚師即可,「啟嘉」兩字不必側書。如果我在文中單稱自己「啟嘉」時,就把「啟嘉」兩字側書。另外,如果寫「敝校」、「敝社」,就只要側書「敝」字即可。

由於傳統以亡者為大,如果提到過世的人時,如先父、先祖父等等,就無須側書,稱為「生側死不側」。

至於現代人作喜歡在應酬中賣弄,卻常常寫錯的格式,則是「敬側」。依古人的習慣,連名帶姓稱呼他人,甚為不敬。彼此稱呼仁兄、兄臺、臺甫、先生,除非極為必要,否則也不會直呼人名。所以順著這樣的傳統,稱呼別人時,一般就稱呼職稱、尊稱,如在尊稱後還要特別寫出名字時,則將對方的名字側書。如稱呼「李組長啟嘉」、「李老師啟嘉」,就把「啟嘉」縮小偏右,表示不敢直接呼喚名字的意思。(注意!我只是舉例,請各位同學不要這樣稱呼我,我會咬人!XD)

許多人不了解其中含意,往往把職稱側寫,本來要表示尊重,卻把他們晾在一邊了,豈非怪事。

其實,時代變遷,很多舊時代的習慣,放到今日也未必須要講究。真要表示尊重,選擇恰當的稱呼即可,實在不需要在側書的格式多作文章。何況在現代的電腦排版下,側書其實很不美觀。不知道如何側書時,直接同一字體書寫即可,否則寫錯了,反而貽笑大方,不是很可惜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