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夜基隆護國城隍廟慶祝安座一百九十七週年,舉辦夜巡,明日下午尚有日巡。在基隆城隍老爺出巡的轎前,有一群人頭綁高錢,身著古代皂隸服裝,面上勾勒臉譜,身上背負大串「鹹光餅」。

夜巡沿途有許多人直接喚他們「八家將」,媒體報導則有人稱他們「官將首」,這些稱呼並不正確。在基隆城隍駕前的其實是還願信徒所扮演的零散「香將」,也有人單單稱為「家將」。與一般廟會中常見「八家將」、「官將首」都屬於家將陣頭,另外還有較少見的「八將」、「二十四司」、「十三太保」等陣頭,都是擔任神明護衛的宗教性陣頭。然而陣頭傳說來源、組成形式、陣法、腳步手路、扮演腳色、傳承師門、流行區域及信仰主神並不相同。

這一類陣頭,在神明出巡時,身負護駕的職責,也象徵掃蕩沿途的精魅妖邪,所以通常臉上會勾繪色彩斑斕,對比強烈的臉譜,俗稱「打面」、「開面」,以展威嚇。手上多半持有象徵性的法器、刑具,代表捉拿邪祟的任務。

早年台灣南部常見「八家將」,其組成一般為「什役、文差、武差、甘爺、柳爺、謝爺、范爺、春大神、夏大神、秋大神、冬大神、文判官、武判官」,也有說是「甘、柳、謝、范、陳、沈、枷、鎖」。北部則多見「官將首」,本來是增、損二將軍,為求陣勢有變化,又變化成增將軍二位、損將軍一位。後來又擴增引路童子、陰陽司等角色。

至於基隆城隍老爺駕前的則大有不同,他們也勾勒臉譜,負責發送「鹹光餅」,也擔任主神護衛,卻沒有明確連結的角色,出陣時人數無定額,也沒有固定的陣法、腳步。他們多數是因為向城隍爺祈願後,為「還願」而扮演,有些還是家族世襲傳承,一般稱他們為「家將」或「香將」。在台北青山王出巡時,所見到的特有陣頭「八將」,最早就是由這些零散「香將」、「家將」逐步定型化,組織化而來。

這是平日讀書和實地參與廟會所見,野人獻曝,與大家分享一點民俗見聞。

 

 
李啟嘉的相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