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副總編輯邱慕天所寫的〈解開同性婚姻的政治僵局〉,從家庭概念的生成、延展、變形與挑戰,去論述對多元成家運動正反雙方的困結。誠懇地指出:「這個三合一法案(連同廢除『一男一女』字眼的婚姻平權法案和家屬制度)確實已經撼動到原先的婚姻和家庭概念,在家的概念外擴之時,也強迫稀釋了傳統家庭的倫理性和功能性價值、強迫改變他們對『家庭』的『標準認知』和未來教育正典。」

所以,「故保守派憂懼『毀婚滅家』,本來就有其溝通合理性依據。進步派若想要說服『傳統家庭』不再這麼自私和欠缺安全感,要⋯⋯求傳統家庭分享他們手中牢牢掌握的獨佔之物,就需要更多太陽般的耐心,不能光北風式地批評『毀婚滅家』為無稽之談。」

作為一個要講授傳統經典的國文教師,我自己研讀儒家思想,喜歡參與各種民間傳統的家族、信仰儀式,直到現在,我一旦返鄉,一定要前往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座前、下社李勝三房公宗祠焚香祭拜,稟告近來行事,說家務、工作甚至自己感情的點點滴滴。家族傳統對我而言,恐怕比我的父母親一輩更為看重。保守傳統價值的朋友憂慮原有家庭概念受到重創,面對紛雜、迥異的社會百態,經常升起「不知如何教育下一代」的苦惱,我深知其感。

因此在支持多元成家方案的心路歷程裡,我其實也有自身身分、立場的為難與掙扎,也必須與一路養成我的體制傳統持續對話。

所以,昨夜寫完〈我對多元成家方案的粗淺理解〉後,我甚至設定了閱讀的限制,暫時排了現在還在高中校園裡的學生、家長和同事。只讓大一以上的學生和朋友閱讀。因為,我知道這個議題對於不同立場的朋友來說,真的有感到扞格、憂慮之處。保守傳統信念者,他們如果表示反對,恐怕一頂剝奪基本人權的大帽子就蓋上來。想要試圖了解,媒體裡相互拋擲的訊息,又太過片段。何況,工作、家務裡多種角色纏身,他們如何還有力氣去深入了解、辯論、尋求可能的共識。而改變傳統,變更體制,本來就需要長期的歷程,付出相當代價。這不是單純心念一轉,就一蹴可幾的事。

不過,今天早上,我還是決定解除了所有的閱讀限制。以一個公民的身分,以一個儒者的角度,呈現我的粗淺見解。因為對話無論多麼漫長,都要持續進行。我更相信各種不同的立場,期內在思想核心,如果要讓世俗的其他人理解,必須回溯基本精神內涵,面對當下的生活點滴,不斷尋求新的詮釋,調適而上遂於道。這不就是研讀傳統經典的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的事情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luman 的頭像
    nanluman

    鯤化為鵬‧鱟浮成島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