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年師大的期末聯合考試,考了「論奉公守法」,引起諸多爭議嘲諷。隨後許倬雲院士在中研院院士會議的提案恢復基本學測的作文題型,考試委員倡議廢除國家考試作文等事紛至沓來,所以關於作文評分的公平性又引起討論,諸多論者者多以評分不客觀云云力主反對。

師大那年的出題,站在國文教學的效果而言,無論背後有多重要的動機,這樣的出題,的確是失敗的。因為這樣的題目,顯然是讓許多與試者所排斥的。如果將測驗視為教學的一環,那麼所謂迎不迎合學生口味就是一個不相干的命題。反而應該回到教學是否達成效果的焦點上。吾中道而立,能者從之,畢竟不是人人能說的。

反個方向說,客觀而言,這樣的題目是否真是個古時候的題目,八股、制式呢?奉公守法真的不需要討論了嗎?畢竟他的題目可不是如何解決新興進士集團與關隴集團的衝突或者談重農抑商。

其實當你批閱作文有一段時日後,你就不會覺得作文成績全看批閱者的喜好。文理、邏輯、遣詞造句,一般說來還是有一定評判標準的。稍有經驗的老師對於好不好與喜不喜歡兩個層次便可分得清楚。當然,也會有讓評閱老師抓不住準頭的極端。如風格詭異,爭議極大者。但多數的學生,能達到文理曉暢,文字清通,已極不易。多數的老師也不會單藉思想內涵去把關給分的。

很多人太強調創意,其實只有創意根本無法寫出好文字,任創意拉著跑野馬,往往是支離破碎,前言不接後語而已。因此,引導寫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文字說明引導下,測試學生基本的表達能力。

很不幸的,在實際教學經驗中,多數的孩子根本沒有把文字仔細讀清甚至讀畢,就開始盲寫。這恐怕才是最大的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