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自述,曾在課堂間提到自己大學
時代的創作歷程,依稀說到那些刊登在報紙上的作品。隔
了一週,再度走到講桌前,桌上擺了一疊剪報,都是未能
憶起的筆名,連問了幾聲這是誰的作品,還順帶品評了一
番,直言這幾篇寫得不好,沒有印存的必要。再細看,原
來都是自己求學時代的作品。老師說:這大概就是所謂「
悔其少作」。
或許不免悔其少作,然而在《昨夜雪深幾許》中,陳老師
重新審視一路摸索的文學路途,眼光卻顯得格外晶瑩。
凌性傑寫《美麗時光》也有這麼一段,建中的學生們將全
國語文競賽的得獎作品尋來影印,就放在講桌上。我想換
作任一個,都不免要稍稍臉紅半刻吧!
重讀少作,斧鑿斑斑,絲毫遮掩不住青澀與用力的地方。
而令人害羞的地方,並不全因為文字的功力不足,而是驀
然驚覺,自己曾經如此在意某些事物,千結百轉或咬牙切
齒,生命原來是以這樣曲折的姿態向前。
四、五年前,履彊集結年少軍旅時期的作品,那些曾得過
國軍文藝金像獎、陸軍文藝金獅獎的作品,與他後來的立
場早已大相逕庭,但他卻選擇不去遮蓋曾有的生命軌跡,
如斯重現。比起許多後來突然「覺醒」的文人,實在可愛
得多。
最近興觀詩會正集結十週年的詩集,除了個人的選集外,
`
更重新整理同仁們在大專聯吟的作品,許多詩句,如今再
讀,幾乎無法讀出聲來,十分彆扭。然而,在字句鍛鍊之
中,我還是重新看到當年的自己正在讀誰的詩,喜歡哪些
作品,還有好些與陳文華老師一室長談的午後。
第十四屆
試茶 第十八名
冷泉新葉綠方滋,壺外仙人不可期,
尋路山中有臞客,煙雲執手過青籬。
第十五屆
寫懷 第二十名 ?
識字徒然苦患中,由來世事不相同。
幾人迎送作青眼,百載沈浮如彩虹。
何必驅車泣歧路,合該笑語望歸鴻。
今時誰弄廣陵散,我願隨吟當月空。
月夕偶作 第九十二名 ?
清宵風冷吹人醒,輕踏銀霜逐月歸。
笑語意濃猶勝酒,夜深古寺叩柴扉。
第十六屆
花下月飲 第五十四名 ?
飛霜流映影婆娑,霧染枝頭晚色和。
夜靜攜琴弄新曲,意濃擊箸引輕歌。
寧浮碧海隨漁父,多怨青袍送玉珂。
欲酌東坡酒中月,喜看花照醉顏酡。
第二十屆
夕陽 第二十四名
日浸江波景不同,鷺橫秋水入蘆叢,
最憐極目紅深淺,霞落清風兩袖中
- Jul 21 Tue 2009 22:18
悔其少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