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民國五十五年創校,由基隆市立第六中學、安樂初中、安樂國中以至今
日的安樂高中,安中即將跨過四十周年大慶。四十曰壯,過往足跡漫漫,
而今重看,對不同世代的教師同仁而言,應當各有不同風景。為此,本刊
特地專訪邱榮泰老師,縱談過往。邱榮泰老師於民國五十七年進入本校服
務,長年擔任行政工作,開朗風趣,後輩多稱「邱伯」,甫於前歲退休,
談起安中一草一木,信口所及,皆是掌故。

他翻著創校第三屆的畢業紀念冊,還是黑白照片的時代,指著那頁舊日的
校門,特地以彩色印刷。那年,校門還在校旁的自來水廠門口。他由校區
四合院的各棟樓房談起。

本校於民國五十五年開始籌備,當時稱為基隆市立第六中學,由高登崑校
長擔任籌備處主任。當年籌備處設於安樂國小,並借用成功國小半年,於
夜間上課。民國五十六年,正德樓大致完成,始遷回校區上課。五十七年
又建力行樓,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第一屆國中生入學後,初三、初二、國
一各有十餘班。班級數逐步成長,曾經達到五十八班,所有專科教室全部
充作班級教室。

邱老師說起當時學區十分廣大,遠至大武崙,麥金路前段、遠至中山一路
前段、成功二路一帶都劃歸本校,後大德國中、建德國中、武崙國中相繼
成立,學區一一撥出,規模一度只剩二十餘班。當時基隆特教學校借用正
德樓二、三樓,搭起走廊鋁窗,直到高中部成立後,特教學校才遷到隔鄰。

早期,校長室、警衛室一棟尚未建起,有一圓形拱門,是入校後的第二重
校門。當年學校軸線與現在不同,今日的教師會辦公室原為川堂,沿坡而
上,今日的人事處、會計處,也是川堂,一路往操場而去。基隆各校多位
於山坡,腹地有限,學校軸線與大門,並沒有一貫相連,暖暖高中、中正
國中都是如此。周明宏校長任內,建起前樓,又改建中庭司令台為迴旋梯,
慢慢形成今日所見的樣貌。駱惠傑校長則封起舊有川堂,增設空間,學校
軸線乃轉為當前的方向。

說到興起,邱老師說了創校前的一段掌故。安中現址舊稱為「育英莊」,而
本校原意建於聖心中學現地、西定路加油站一帶,當初為國軍軍營,日據
時代為「火藥庫」,老一輩基隆人還能記得這個地名。當時國防部與市府磋
商,需另覓空地安置軍營,並提供七十萬元搬遷費。當年力行樓整棟的建
築經費才四百萬,七十萬為數很大,市府無法籌措款項,遂直接以原先要
安置軍營的地方,設立安樂初中。然而正德樓後方,立行樓前後的三道擋
土牆,卻足足花費兩百萬,校舍起造後,坡下民房龜裂,市府只得一一花
錢賠償,實始料未及。

學校所在地還有舊名「柑仔園頂」,下方定邦里又稱「柑仔園腳」,邱老師
細數舊日鄰近一帶的地名,又指著上方籃球場一帶,原為泥土地,兩個簡
單的籃框各斜一邊,十分克難。那時,校旁的仁愛之家、國民住宅尚未建
起,全為空地。每日午休,就有學生往藍球場後跑去,直到「石皮瀨」當
時眼鏡工廠一帶奔逐,又跑回學校。上操場原先規劃出四百公尺的跑道,
卻因國宅局興建第一批基隆市國民住宅,只得作罷,改為兩百公尺的設計。
操場整地時,幾乎佈滿石礫,推土機後還要掛上犁具,才能慢慢整平。

高登崑校長自民國五十五年創校,至六十八年他調,共計服務十三年,而
後周明宏校長到任,至民國八十年止,由駱惠傑校長接任。游金男校長則
是八十五年到校,至今已經十年。邱榮泰老師談起四位校長的不同風格,
也代表學校的不同發展階段。

高校長是山東漢子,個性剛烈直接,舊時代的校長一職權威很重。同仁舉
措若有不合宜者,高先生往往直接指斥。許多對外競賽,則務求奪魁,認
為「你既然出去比賽,為何不追求第一,這樣所費辛勞才有代價。」這是
高校長一職堅持的理念。對於同仁穿著,甚至於高跟鞋鞋帶,還會一一提
醒、要求。

高校長夫人是七堵區議員,許金花女士,因為地緣關係,當時高校長提拔
了不少七堵當地的人才,進入學校服務。

周明宏校長為人細心,做事較為精明,許多細節都會留心,屬於溫和陰柔
的領導風格。駱惠傑校長處事十分積極,努力推展校務,當年的行政同仁
私下常戲稱:「駱校長是一個好朋友,不是『好』長官」,要求同仁十分嚴
格,行政人員吃重而辛苦。但是比起前兩位校長,駱惠傑先生私下又與同
仁十分親近,公私之間分得很開。游校長到任後,則為同仁間所週知,處
事十分隨和,給同仁很自由的發揮空間,也是第一位將在本校任滿退休的
校長。

聊起舊日的教學生涯,邱老師則有無限懷念。以往學生較為受教,被責備
與處罰時,較能領受。當年老師流動率低,一落腳便是十幾、二十餘年,
同仁感情深厚。現在老師來去頻繁,學生管教也較難了。

創校以來,進入學校服務的同仁,大體可分幾個階段。五十五年創立初級
中學時一批,五十七年改制國民中學,又招入一批。民國六十三時,收回
校長自行招聘教師的權力,改由市府統一聘任,當年度又新進一批教師。
往後數年,近出的教師就是零星幾位而已。直到高中部成立後,才又大舉
變動,許多新老師紛紛考入。

以往的教師生活較為清苦,生活中純屬工作,彼此互動也較少娛樂。邱老
師剛任職時,底薪一千三百五十元,已婚同仁另有配給,相加大約兩千元,
而當時的一兩黃金市值則是兩千兩百元。而當時單是泥水匠,每月就有三、
四千元的收入,幾乎是單身老師薪水的三倍。直到蔣經國時代,公教人員
的收入才逐年加薪,大幅改善。

談起學生的制服,原來最初學校女生制服與北一女一樣,綠衣黑裙,冬天
為綠衣黑褲;男生則是卡其色制服。九年國教後,全國統一規定,男生改
為白衣藍短褲,女生則為白衣藍裙。改制為高中時,才又改成現在的服式。

採訪結束時,剛好是放學時分。細數這四十年的學校變化,真有無數掌故
可談,邱老師為他的生涯作了一個註角:「半世歲月付教育,一生青春留安
中」。由二十出頭畢業,到六十餘歲退休,都投入了安中。當年他們十分努
力,極為熱愛這份工作,上課與家居之間覺得十分充實,幾乎不曾感到挫
折。他也十分看好年輕一代的老師,觀念新穎,應該會有更好的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