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教授對當前大學考招的議論,似乎總是自說自話,發文之後的各種討論,對老人家來說似乎根本未曾過目入耳。換言之,對老人家來說,他只是要發聲,而未曾要討論。
對李教授以及支持他觀點的擁護者來說,指考就是唯一公平的管道。但是真是如此嗎?
以李教授自身來說,指考就好比如我讀到李家同所寫單篇的考招制度評論,我就是根據這篇文章衡量這個編號的考生。我不知道他是誰,我完全不知道他所有的歷程,我看不到他其他的訊息。
我只能看到,他應該沒有好好讀完課綱,他應該與現實的考招脫節很久,他對各種不同類型的高中學生一定缺乏理解。
然而如果是個人申請,我能看到他推動博幼基金會,努力支持偏鄉弱勢孩童。我能透過他《讓高牆倒下吧!》、《第21頁》、《陌生人》,甚至《專門為中學生寫的數學課本 》林林總總的論述,去理解他的脈絡。
如果,我只能看見他單一篇文章,我對他的評價必然極低;然而正因為我能看見他在個人歷程中的長期耕耘,我會願意給予他不同的評價。我願意在批判他的同時,仍然對他保持溫情與敬意。
而在人才的培育和選拔上,我認為本來就應該盡可能能觀照到人才的各個面向。比如於我從事的教育工作的相關領域而言,能全面觀照一個人,可能比單從學科考量周全得多。然而李教授對此卻似乎完全不肯面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