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週四,帶著學生走一趟老基隆行腳,避開熙熙攘攘的基隆街頭,一逕往大沙灣、雞籠灣、和平島走去。

 

在休息的空檔,學生說:「我一直以為基隆是個沒甚麼古蹟的地方。」我停頓半晌,才說:「其實基隆到處都是古蹟。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多數都默默地傾頹、崩塌,最後消失。」我踩在松浦社宅的走廊上,望著窗外,說:「還記得前一陣子,我貼在臉書上的李宅嗎?.....」有一兩個人點點頭,我開始簡述起李宅的歷史。

 

望著老宅的棟札,我說:「這是日本人建屋時的祈福儀式,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手藝人的尊重。其實漢人的古老傳統裡,也是非常尊重手藝人的。」我一面介紹古代匠師在屋舍、作品上刻鏤姓名、時日。然後想起自己的父親,一生版築為業,雖然只讀完小學,卻總是受客戶、後輩尊稱為「火師」。

 

我微微歎息,笑說:「古蹟一直消失,其實反映了我們這個族群對於自己過往的心態。」這一兩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古蹟只是古蹟,與這一代的我們缺乏連結,即使勉力維持,終究也會消失。

 

這一趟行程,我規畫了一兩年,卻總是無法成行。難得今年有好幾個學生願意走這麼一趟,讓我覺得很欣喜。

 

用過午飯後,頂著豔陽,我在社靈廟前,簡介廟史,也談起臺灣王船文化的種種形式。這正是幾年前我帶學生研究海洋信仰的主題。忽然里長,從廟庭走過,對我吆喝:「等等到里民活動中心坐一下,飲一下仔涼咧!」

 

我連忙回說好,沒想到專題做完後,隔了幾年,蔡里長還記得我。心想對著毒熱的太陽,大夥一定吃不消,正好去叨擾一下。

 

里民會堂裡,涼爽極了,我和學生坐在地板上,緩一口氣來。里長走出辦公室,熱情地招呼:「來來來,喝水,啊!我去拿涼的來。」才一轉眼,滿桌的涼水,和旋轉的大電扇,讓人陶然欲睡。學生「真好喙」,左一聲里長,右一聲里長,讓熱情無比的阿姨開心極了:「你們怎麼知道我是里長?看出來的,長得有里長的樣子齁?」滿堂歡動。

 

休息直到兩點,大夥又往社寮東砲臺走去。十餘年前,我和正杰、承芳指導學生研究基隆古炮台的專題時,他們體諒我腿腳不便,都讓我留在阿拉寶灣,自己帶學生登上砲臺。今天,我想帶學生親自走一趟。

 

砲臺的地勢不高,但是對我來說仍不免跌跌撞撞。安中的學生貼心,上山時,一直有人陪在我身後,慢慢走著。下山時,更是一群人全跟在我身後。

 

砲臺上涼風習習,看著學生爬上爬下。我抬頭,望著遠方的基隆嶼,心想這一趟總算成行了,希望下次再走老基隆時,有更多人跟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