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島上流於炒作的政治手法,兼以海峽凝重詭譎的局勢,使得 許多基本的問題無法聚焦討論。「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公佈已有時日,歷史與國文的問題卻因為主體認同的爭論,頓時如火蔓延,不可休止。本就尖銳的統獨立場因「中國」與否,議論嘈雜,似乎只要退此一步,獨立的「台灣」或悠久的「中國」即無死所,立刻滅種亡國,天下傾覆。而「文言」與「白話」似乎也成了極端的對立,似乎文化傳承或運用流通,全在這幾個百分點的調整。


我雖主張高中課程文言選文仍應維持一半以上的比例,但是平實而論,依當前狀況,文言白話比例的調整,既非文化傳承斷裂的主因,也無助於當代語文能力的培養。因為根本的問題,在於學生閱讀的質量太少。換言之,學生之所以語文能力低落,既不是因為讀了太多古文,無法運用。也不是只讀現代作品,以致缺乏厚實的傳統文化基礎,而在於根本不讀。所以,當國文節數越來越少時,這種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我只恨我們沒有一位「李遠哲」出來大聲疾呼,也沒有國際化的標誌來為我們蓋章保證。


當年,修習國文教材教法時,看到國、高中國文課程綱要中各代選文的分配比例時,頗為震驚。整個教材的配當竟是如此籠統,而教學目標亦抽象而漫無準則。相較之下,中國大陸的課程則明確地列出中學生應讀過的基本選文為何,基本句型為何,基本詞彙為何,而選文份量則遠高於台灣。


我當然不贊成把選文死死綁住,然而歷代的經典篇章,中文學界自有一定共識,至於去取則應連結具體的教學目標。換言之,比例的原則尚在其次,而目前的教學目標則是過於抽象籠統。


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學生,對於傳統到當代的文學脈絡、名家篇籍、文化現象、國學知識應有何等認識,應該掌握古典與現代漢語的哪些句型、詞彙應該建立清楚的輪廓。


許多論者誤以為文言選文過多,使得學子無法切中日常運用,純屬想當然爾的謬誤。家母那一代的國文教育,文言選文更多,語文教學更為刻板,但是隨手成文,閱讀也全無問題。


無論統獨,台灣都處於華人社會的網絡裡,承繼著華夏文化的果實。即便要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論述,當應該好好珍惜原有的文化傳統,要一如在日治時期,戒慎恐懼呵護漢文化的台灣古典詩人。不要讓文言與白話的抉擇落入統獨的無聊爭議之中,更不要隨意作些無聊的劃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