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雞籠中元祭原以種種科儀與普度為核心,然而燈火才是中元祭
中最強烈的意象。猶記得十年前遷居雞籠時,在西定路與定國
街間起伏錯雜的狹窄街巷中,一到舊曆七月,仍有三五家戶會
在門前點起一盞昏黃溫熱的燈火,大多是一葩燈泡,偶爾竟會
見到一戶點起極為傳統的油燈。

幾年前,自我由定國街底的老宿舍搬出後,印象中幾乎再也沒
看過家戶自點的普度公燈了。只有沿著街邊蜿蜒掛起的紅色燈
籠,寫上奉獻的信士姓名。在那些燈籠上,書寫著義勇祠、金
斗公、三姓公、老大公的字樣。

在南瀛,多數的小廟多是座落在田頭、水尾、塭邊、社皮等較
為偏僻的地方。而在基隆,則隨著住宅不斷往山坡地拓展,而
隱蔽在街巷之間。



七月裡懸掛起的燈籠,讓坎坷流離的庶民記憶,在市井生活之
間,透過信仰重新標註出來。

在中元祭典中,燈火代表傳達、照明、指引的意涵。乃是出於
人間對於冥界體貼的想像。冥界實非人所可知,然而在種種設
想中,燈火乃是面對無明幽暗的光明察照。一燭一燈都是包容
與誓願。



隨著雞籠中元祭日漸節慶化,燈火的意象遂慢慢成為夏季裡老
城市的夜景妝點。這兩年,在田寮河廣場上的巨型花燈,竟有
令人不識上元與中元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luman 的頭像
    nanluman

    鯤化為鵬‧鱟浮成島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