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待得蜈蚣陣出廟庭,我騎上機車,到宅口興太宮、下社仔白礁宮、縣內仔
太安宮,拍攝藝閣鑾輿。沿香路各庄廟多已至大廟參香,在廟庭等待迎接
香陣到來。我回家拿了隨香香環,遠遠聽得鑼鼓聲,前鋒陣已過了廣文路
縣內角,正向華宗路、民權路而來。

大道公轎在香陣最後,總要十時許才會出慈濟宮廟庭。我便驅車前往新寮
普濟宮,想好好看上一會熱鬧。新寮角還是很傳統的農村,人口不多,廟
庭寬廣,視角開闊。廟前有水潭,傳說是學甲風水地脈的水頭,水尾則在
後社尾。因為普濟宮鎮守水頭,數十年前又是香陣繞境接香的頭座廟宇。
即便後來香路前段已陸續建起興太宮、白礁宮,仍依傳統由新寮廟擔任先
鋒、首號轎,藝陣則是龍陣。

這幾年,本地各庄頭傳統的陣頭漸次消失,僅剩謝姓角金獅陣、中社宋江
陣、錦繡角莊姓宋江、邱姓角南台灣第一團高蹺陣、宅仔港十二婆姐數團
而已。而官將首、蜈蚣鼓等陣頭則隨著外地交陪廟、私人神壇引入,逐漸
出現。

台南地區的家將陣頭,原應屬八家將系統,然而發源自三重一帶的官將首
卻如攻城掠地,踏入南台灣的香陣裡,繁衍增生。

初上大學時,我在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會裡,首次看到官將首時,為其白獠
牙、三叉法器,及鮮豔明晰的臉譜所懾,幾乎不敢直視。增損將軍的臉譜
勾勒,遠比一般八家將對比強烈,輪廓清晰。獠牙一動,增怒三分。然而
香陣裡一團又一團的官將,威嚇上下時,不免覺其單調。或許,藝陣也有
演化競爭,強者生存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luman 的頭像
    nanluman

    鯤化為鵬‧鱟浮成島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