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辯論場上,政策性命題要提出損益比,說明取捨後的效益。

在現實的世界中,任何具體的方案,本就是有得有失,很多時候要妥協,更有在權衡利弊後,不得不然的選擇。

而在選擇之後,往往還要隨時調節、修正。

然而我們的社會在討論公共議題時,從統獨、年金、課綱、核能、死刑,乃至小如一根吸管,許多討論者都一定要弄到只此一途,沒有其他可能,凡是稍有遲疑、討論,便是邪魔歪道的地步。

有些人不管是取捨或推論,都要說到百分之百,沒有商量,沒有例外。

這不是堅持價值,這是戰略愚蠢。

而在政策抉擇上,當然有價值的追求,也有倫理的限制。能在價值與倫理上說服大眾,取得更多支持,當然極為重要。

然而政策抉擇也有工具理性與政治實力的問題。有時候道理說過大了天去,卻拿不出正確的具體數字來,或者根本毫學理根據,則擺明只能在同溫層取暖。再加上如果現實實力就是輸人一大截,那也只能徒呼負負而已。

很可惜,我們都很習慣在價值上相互取暖,沒有耐性甚至不屑說服其他人。不尋求合理的數據、學理支撐觀點,而在現實政治實力拉鋸中,又不肯交換與妥協。

最後全部訴諸一種感性的直覺,結果當然就陷入無止盡的分裂,終將陷入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