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編輯老貓在臉書提出以儒家為基底的華人社會,面對同志婚姻,傳統禮俗與家族觀念可能會衍生的糾結,經網友轉貼,引發不少議論。許多支持同運的朋友奚落他,不過我覺得老貓是很誠懇的,可以好好對話一番。

在台灣同志婚姻立法的拉鋸中,由於反對主力是以一神宗教為主,華人社會的傳統宗教、價值體系,在爭論中通常只是陪襯,偶爾才被提及,而所謂傳統被用以反對同志婚姻的理由,都只是諸如「中華傳統倫理」等套語,幾乎沒有進入實質討論,全然不是攻防的戰場。

說到底,這也是儒學之寥落,若撇開學術研究,對於現實生活世界的關懷,太過沉默。時日一久,傳統儒學自然難以和實存的生活對話。

【宗法的本質是政治】

夫婦雖屬五倫,然而傳統社會並不關注兩個生命在情愛與婚姻中,氣性吸引、親密連結乃至倫理對待的問題。傳統社會關注的乃是秩序安排,而不關心戀愛,也不關心夫婦的真實相處,而習慣以宗法、綱常、禮教強力規範,甚至成為國家刑律的基礎。

然而宗法、綱常、禮教的本質,根源乃是政治,是周朝以來的華人社會,解決政治運作秩序的法則,所以周人才要嚴格區分嫡庶,要確立大宗、小宗,要講正統,以排除政治傳承的干擾。

所以宗法、綱常、禮教不關心夫妻情愛,甚至在一般家族生活中,還會壓抑情愛。古人甚至說「恩愛夫妻不到頭」。因為親暱纏綿的夫妻相處模式,根本無法見容於禮法森嚴的大家族,所以焦仲卿與劉蘭芝、陸游與唐琬、沈三白與芸娘這些千古傳誦的恩愛夫妻,終成禮教社會下被迫仳離悲劇。

我想沒有人會樂見這種悲劇在現代出現。

【宗法無法處理家庭關係】

而最有趣的是,在宗法制度上,統緒的傳承才是核心,真實的血緣關係反而是其次。對現代人來說,根本難以理解宋代的「濮議」、明代的「大禮議」竟會形成如此激烈的政治風暴。「大禮議」甚至還嚴重影響明代後期的政治格局。

什麼是「濮議」、「大禮議」,簡單來說,就是接任皇帝的宋英宗、明世宗,因為是前任皇帝的姪兒而繼承大統,在禮法中不能叫自己的親身父親為「皇考」,也就是不能叫自己的老爸是「老爸」,而要改口叫「阿伯」。讓皇帝老大很不爽,順著血緣的呼喚,直接和傳統禮法對幹了。

而宗法原本設計的苦心,就是要解決政治可能產生的危機,也就是不讓君主想說「朕沒有給的,你不能要」,而是要想著「朕想要給,也給不起,因為祖宗都看著呢!」

所以宗法的核心乃是政治,而非一般人想像中小家子的家庭倫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樂融融。然而這一套秩序,在現代家庭中根本不適用,也太過背離人的真實情感。

而宗法秩序更往往形成壓迫,反而阻礙真正的道德思考與實踐,所以現代的儒家學者,便強力批判這一套帝王政治的儒學,而強調要重新回到孔孟的源頭,回到心學的系統,重建儒家的道德哲學。

【當代儒學本就接受同志婚姻】

然而近代中國,家國多憂,所以老一輩的儒家學者,擔心儒學花果飄零都來不及了,自然立即回應婚姻、愛情的議題。所以早些年,哲學家唐君毅先生寫《愛情之福音》,還要假託先知克爾羅斯基之名,自稱譯者。曾昭旭老師用心致力於「愛情學」,則向來缺乏學界的知音。

論述雖然不多,王邦雄先生、曾昭旭老師仍累積了相當的成果,儒家學者以儒家立場談愛情、談家庭、談婚姻,則完全擺脫了宗法、禮教的觀念,而直接從心學、氣學入手了。

用現代話語來說,就是擺脫那些僵化的秩序格局,理解兩個生命因為相互吸引,經過選擇,肯認彼此的親密關係。而情感之間,若有道德要講求,則是回歸到具體生命的真實感應,講求彼此之間的誠摯對待。而在誠摯的對待中,重新肯定彼此相處的適切秩序,相持相守,相依相護。

以這個道理來說,不論異性戀、同性戀,並無二致。所以就當代儒家學問而言,同志之愛,同志婚姻並無扞格。

曾昭旭老師更明白肯認同性之愛與異性之愛並無二致。

【傳統禮俗早已隨時代調整】

至於現實禮俗的安排呢?的確有其尷尬之處,卻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得微乎其微了。

首先,宗法禮教強調的嫡庶之分、大宗小宗、甚至兒女地位的差異,多數都被現代《民法》的規範所瓦解了,財產繼承中的「特留分」概念自不待言,就連傳統社會最重視的父系姓氏傳承,都不再以從父姓為原則,而須雙方約定,約定不成,則必須抽籤。子女成年之後,還可以自主辦理改姓。

而傳統宗法、禮教的概念,大致只能依存在祖先祭祀、家譜修訂、年節習俗、婚喪禮俗等傳統中。而同志朋友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基督教信徒、女性主義者都已經反覆衝撞過了。

【基督教早已挑戰傳統禮俗】

早些年信仰基督教的朋友,幾乎會被傳統家庭攻擊到體無完膚,多少長輩會不斷斥罵說「彼信耶穌的攏無咧拜祖先的,你若落教,我若死,毋就連一副牲禮都毋通食。」「你毋通連公媽牌仔攏共我請請去菜堂。」

當時信基督教簡直就是「不孝通天」、「侍奉無狀」、「禍延考妣」,立即可以轟出家門。家裡祭祀、喪葬,甚至勉強信基督教的子孫要持香、誦經、摺蓮花、跪拜、燒紙錢。若有不從,馬上引發家族激烈衝突。

如今呢?不管是不是基督教家庭,多少小家庭連神主牌都沒有。願意依照傳統儀式,把神主牌送到宗祠、靈骨塔、佛寺奉祀,就算善盡子孫之責了。

如果子孫願意參與祭祖、傳承宗族宗祠工作,簡直就是祖上代代積德,家中孝子賢孫了。哪裡管你是兒子、女兒、媳婦、女婿,還是同志伴侶。那是跪都求不來的。

【女兒永遠是家庭的一部分】

至於家族祭祀,舊時代的女性根本沒有參與的餘地,女兒如果在清明、冬至、除夕返家祭祖,還會被怒指帶走娘家的福氣。如今呢,多少家庭兒子浪蕩不孝,甚至無男丁的家庭,都是女兒在祭祀父母祖先。有些家族甚至由女兒來擔任宗祠祭祖的主祭者。

試想,蔡英文總統、洪秀柱主席、陳菊市長如果要回宗祠祭祖,蔡家、洪家、陳家的宗老會不會站在大門口迎接?可不可以由這些優秀的女兒們擔任主祭?

古代的族譜中,根本沒有女性的名字,如今不僅媳婦要入譜,連女兒也要入譜了。至於年節與婚禮、喪葬習俗,社會也不斷在要求改變。

許多家族開始在女兒結婚時,不潑水、不丟扇,明白讓女兒、女婿、親家知道:「我的寶貝女兒,永遠有娘家,永遠是爸媽的心頭肉、掌中珠。」喪葬時,讓女兒來為父母捧斗。

【當女性都成為國家領導人了】

就連國家祭典春秋祭孔釋奠大典,早年只能由男性擔任禮生,只能由男性祭祀。孔廟的門檻,如果穿了長裙根本跨不過去。如今主祭官是女性、陪祭官是女性、糾儀官是女性、禮生、佾生、樂生、節生也是女性,比比皆是。

一來是因為大家的觀念慢慢調整,二來則是這個時代,兒子也好,女兒也罷,有人願意傳承傳統習俗,真的是鳳毛麟角了。

這些禮制都改了,我們的生活有妨礙嗎?傳統禮制有敗壞嗎?地球還是好好運轉著,祖先和孔子、孟子都高興著呢!

【傳統禮俗不會是同志婚姻的阻礙】

那麼讓同志的另一半加入家庭、加入祭祀、加入族譜,又有甚麼妨礙呢?祖先只會高興後代子孫幸福,有人一起扶持,有人相互照顧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