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憂鬱症,我覺得我們的社會,都太輕忽心裡的聲音,輕忽自己,也輕忽別人。遇到心理的問題,動輒要當事人自力解決,其實就是要他壓抑。方法與態度都極其暴戾。

我是一個自幼就常往輔導室跑的人,即使沒事也不時會去走走。大學時代,第一次走入學生輔導中心是因為失戀,後來有事沒事,就會推開那一扇門,去找陳李綢老師聊聊。

多數朋友認為我生性豁達、樂觀,其實我多愁善感,即使到了大叔的年紀,還是很愛哭。偶然在旅途中失去方向,也會驚懼不已。所幸性格散漫,多少紓解了生命裡的壓力。

我對於自己的心理狀態,向來戒慎。如果沉鬱的步調,拖了太多日,自己就會尋求宣洩的管道。如果無法獨力解決,我就趕緊尋找專業的協助。

我覺得華人世界至今仍然很難正視心理的種種需求,我們可能須要協助,須要受到理解、陪伴、引導,更重要的是理解所有存在的問題都是「自然」。然而社會普遍的態度,總是刻意漠視、遮蓋、扭曲心理的問題,要求每個人努力裝扮出「正常」的樣態,總是認為一切都只是當事人胡思亂想,日子太閒,不夠振作。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加重了傷害。

如果當事人發出訊息,提出需求時,請不要抹煞他的感受,支持他,讓他勇於尋求更多的協助。

延伸閱讀:https://www.facebook.com/DeluCatTaiwan/posts/10203766413553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