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圖書館」,我一直有特殊的感情。

 

讀高中時正好學甲鎮立圖書館開館,就在我家前幾步路的地方。高二、高三時,閒暇幾乎都窩在館中。當時藏書有限,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已足療閱讀之飢了。那麼多的作家與作品,從未選入國文課本中,但是都比課本有趣多了。

 

高三的春假,我保送進入大學之後,開始極其漫長的假期,我投入志工行列,更可名正言順成天窩在館中。圖書館主任和館員十分親切,總是話匣子一開,天南地北,傾懷盡歡。

 

隨即而來漫漫的考季中,小鎮居民並沒有太多溫書之處,主任決定開放夜間溫書,而我左右無事,便順勢接下夜間開放的工作。陪著準備各類考試的考生讀書,自己也在那段日子重頭至尾讀了《論語》一遍。然後,還煞有介事地組了讀書會,聚會了好幾次。

 

後來到台北讀大學,到基隆任教,每次返鄉都匆匆來去,幾乎沒有再進入這間圖書館裡。但是小鎮裡的這間圖書館,始終給我很溫暖的記憶。

 

投身教職之後,我一直在社區高中任教,我總覺得學校圖書館對於高中生來說,應該一如那間小鎮圖書館,是通往許多領域的窗口,更是可以長時間盤桓停留的地方。

 

尤其是在基隆這塊土地上,完全對大眾開放的圖書館極少,書店更是一間又一間收攤,學校圖書館益形重要。

 

或許是雨都的教育經費拮据,多年來學校圖書館的預算一直是0。沒錯!就是0元。猶記得我剛接採編組長的時候,常常看到圖書館石主任耗盡精神,努力要擴充圖書館的藏書。

 

沒錢有沒錢的方法,我們先向許多機構索要他們的出版品,然後再向其他的公立圖書館發函,請求他們贈送多餘的複本圖書。各處室的主任也鼎力支持,紛紛在兢爭型的經費裡,編列了採購圖書的經費,二、三十萬不嫌多,三、五千塊不嫌少。幾年下來,全館的圖書從八千冊,擴增至今已有兩萬六千多冊。

 

安中歷來有指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的傳統,每到專題進行到如火如荼,圖書館與電腦教室燈火通明,自然是不必說的。主任也總會在預算許可內,努力為師生撥錢購置專題所需的參考書目,逐年下來,隨著每年的研究題目不同,圖書館也增加了不少特色藏書。

 

由於學校位處山坡地上,改建不易,我們一直無法擁有獨立的館舍。想要騰出更多藏書空間,也有現實的困難。主任就設想,乾脆將圖書送到學生手中,於是逐次添購班級書櫃、班級輪讀書箱,每個月各班輪流遞換。不要孩子寫心得,繳作業,就是讓他們有機會摸一摸書也好。

 

今晚,讀了朱宥勳所寫,心中覺得能在圖書館工作,實在是很溫暖的一件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