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原來是這樣】什麼是「海外散仙」?  駁議

 

這篇文章不知為何會推論得如此離譜,竟誤把漢語常見的歇後語,當成語源來追索了。漢語裡的歇後語,多數都透過諧音,在拗轉到其他詞彙,以隱藏直接的譏刺、調侃。

 

在此以「姜太公釣魚」的釣線,諧音「散」,再以「姜太公」為「仙」,所以說「散仙」。這本是一種諧趣的語意拗轉,與「散仙」本來詞義的發展並不相干。作者還進一步根據姜子牙故事,推斷「海外散仙」可能是「海岸散仙」。根本謬以千里了。

 

甚至文末還推斷「不過若是以台灣為主體的角度思考,姜子牙釣魚發生的地點,也的確是在『海外』沒錯」更是荒腔走板。那台灣的閩南語族群,都不該說「牛牽到北京也是牛了」,因為「若是以台灣為主體的角度思考」,牽到台南、新竹或台北就夠了。

 

甚麼是散仙,在道教中沒有受領特定職銜的神仙,便是散仙,像淮南王劉安可能大家較陌生,台灣人所熟悉的八仙就是散仙,安逸閒散,並無固定職分,自我修練,隨機點化而已。在日常用語中,稱呼那些無所用心,無要無緊的人為散仙,隱含著譏諷,慢慢使這個詞彙語意偏斜,多數人就忘記了散仙原有的涵義。

 

臺灣人印象中的仙,大體就是八仙這種形象,所以說「乞丐揹葫蘆─假仙」,就是以李鐵拐為形象。

 

至於為何說海外散仙,那就更簡單了,八仙故事本就與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相連。而在漢語傳統中,神仙所居之所不就是蓬萊、瀛州、方丈這些地方,都是海外仙山,本來在傳說中都位在渤海中,隨著漢人的活動區域擴大,而在大海上不斷遷徙位移,都快跟亞特蘭提斯差不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