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神信仰真的不容易搞清楚源流,有些研究者將田都元帥、西秦王爺歸為王爺信仰中的一支,我不很贊同,因為王爺信仰多有極其鮮明的性格,大體都跟驅疫攘兇有關,相關的傳說地域性很強,但是說起王爺的來源大部分都是模糊不清,或者從三百六十進士去衍伸,或者透過降乩去訴說、營造。

 

戲神信仰應屬行業神的信仰,行業神大體都有歷史淵源或神話傳說可考。但是民間的藝師或匠人,由於古代多屬文盲,即便識字也很有限,因此信仰源流往往要靠口耳相傳,未必能精確。時日一久,自然就眾說紛紜。總之就是跟隨著老輩去拜,有的甚至乾脆一體都供奉。

 

各劇種的藝人,似乎極少直接稱呼神諱,而是尊為「祖師爺」、「老爺」等,如孫翠鳳就自許為「祖師爺的女兒」,又比如台灣歌仔戲有句諺語說:「老爺飯很黏 」。

 

民間戲曲受到研究者重視後,有的從民間口耳相傳去考證,有的則努力去追溯文獻的源流,要求較精確說法也就治絲益棼了。或許也可以說,想要強求統一的說法,反而背離戲曲史的實貌,這本就是戲曲的庶民性格。

 

台灣各劇種的戲神信仰,多數以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為主,基隆、宜蘭地區北管的軒社之爭中,兩派彼此信奉的祖師爺也各自區隔。西皮派拜田都元帥,福祿派則拜西秦王爺。

 

民間各陣頭也會拜祖師爺,大體跟與戲神有關,比如宋江陣常拜田都元帥,有時直呼為「宋江爺」。不過我家鄉學甲的錦繡角田龍館,莊姓鄉親組織有宋江陣,廟方卻認為他們主神「宋江爺」,乃是水滸傳中的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極為有趣。

 

另一角頭中社的田府元帥廟,俗稱宋江館,當地陳姓鄉親也組有宋江陣,奉祀主神為田都元帥,傳說的體系就與一般相同。

 

另外學甲謝姓角子弟組織金獅陣,是由宋江陣的演變而來,他們供奉的主神則是「太祖先師」,則是沿襲自西港烏竹林,謝姓角邀聘烏竹林的師傅前來教導,組成金獅陣。烏竹林當地耆老大多認為「太祖先師」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相傳趙匡胤擅長拳術,自創太祖拳。所以有一些拳術派別,也以他為祖師爺。

 

一個小小的學甲市區,三陣宋江陣所奉的主神各自不同。所以說,戲神的源流,真的很難說清。

 

只是報導中這位精通民俗的人士,這樣幫台灣豫劇團改了主神,也太令人驚訝了。

 

一般來說,信奉行業神,除提供心靈依託外,常常會傳承一些禁忌、規矩、儀式,乃是期待後學能遵奉行業規範,重視師承傳統,同時透過祭祀建立行內倫理次第,並連結人際網絡。

 

如此改了祖師爺,後續影響如何,值得觀察。只是台灣豫劇幾乎只此一家,應該也不至於有人說話才是。

 

附錄:

祖師爺拜錯62年 台灣豫劇團認祖歸宗

 

拜錯祖師爺62年!隨陸戰隊來台的台灣豫劇團錯認唐明皇為祖師爺,去年才知祖師爺是「田都元帥」。昨在高雄市循古禮及民俗儀式舉行「破台及祖師爺安座」大典,團員們開心地說:「認祖歸宗的感覺真好」。

認祖歸宗的過程頗為玄奇,去年9月,團長彭宏志認識的民俗專家友人突然說:「你們的祖師爺不是唐明皇」,彭感納悶,隨著其他劇團信奉多年,半信半疑地與團員翻箱倒櫃,從飛馬豫劇團的箱子裡找到寫著「祖師爺」牌位。

彭宏志擲筊請示,果然獲3聖筊並確定是「田都元帥」,於是展開重塑金身的認祖歸宗路程。他說,劇團隨軍來台,其他劇團都認唐明皇為祖師爺,「這一錯,就是62年」,兩岸文化交流頻繁後,劇團回河南教戲,也想溯源尋根,但許多歷史早已不可考。

國家文藝獎得主、有豫劇皇后美譽的王海玲,8歲習戲,54年戲齡,她原以為「梨園子弟,祖師爺當然是唐明皇」,能認祖歸宗,她說「很高興,非常感動」。

為了這場大典,彭宏志詢問民俗專家也探訪劇團的耆老,慢慢完成相關儀典的拼圖,卻又無經費可用,全靠53名團員自掏腰包,並決定在獲文化部補助興建可以遮風避雨的大排練場啟用時,一並舉行安座。

昨天,團員扮演的五福大帝,在場內循古禮驅魔趕邪「破台」,接著,「鍾馗鎮台」,然後,在鍾馗與五福大帝前導,奏樂鳴炮聲中,請祖師爺移駕安座,並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陳兆虎與彭宏志安龍點睛,完成認祖歸宗。(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