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52343_923001897714097_4076777421806506638_n   

大學時代的女友是基隆人,暑假時來探她,那時基隆是一個極為陌生的城市,只有到九份、金瓜石踏青時,才偶爾路過的地方。路途生疏,連場電影都不知道要到哪裡去看,所謂約會,無非一如平日,聊聊周邊的人事而已。

入夜後要回台北時,隔著車窗,看著滿街的紅燈籠,光影搖曳交疊,橋欄上插著老大公廟的旗幟,一面一面,像鄉下建醮一樣。七月夜裡的基隆樣貌,對於一個路過的外地客來說,有一點疏離,有一點神祕。

後來,我知道那一座橋是卅一號橋。

安中成立高中部的那年夏天,我來到基隆任教。每天輔導課後,我就騎著車在基隆街頭亂晃,認識每一條單行道,看著一條街又一條街,燈籠張掛起來。或者就在主普壇前,看著工人敲打,拼裝起醮壇來。

放水燈頭遊行那一夜,我在基隆街頭,胡亂騎車,逃躲警察的驅趕,斷續看完整晚的遊行。饒是來自五大香原鄉的我,早已看慣各類陣頭。長到那麼大,還是第一次看過那麼多的北管,聚樂社、得意堂各組,一團一團吹奏而過。嗩吶、鑼鼓震天,弄得有點昏頭轉向。

安中的醒獅團,當年尚未解散。我在隊伍裡看見搖頭擺尾的廣東獅,無論學生和老師,我都還不認識,除了傻笑,還不知道如何開口招呼。

那一年的主普姓氏是「江姓」,明年又要輪值主普。每年,我都站在街頭看著燈火掛起,年年相似。

主普字姓輪完一輪,我在基隆就整整度過十五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