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潤餅  
每年清明前一段時日,學甲菜市中,便擺出一攤一攤賣潤餅皮的商販,由早忙到入夜。每在暮色已下,所有的攤位、菜格仔都暗了,潤餅皮攤子還張著燈火,排著好幾排隊伍。有的攤位工夫深,一斤餅皮,可以烘出二十七、八張,又薄又軟,任包不破;有的攤位餅皮厚些、韌些,卻以價格取勝。鄉親們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那時候,家裡如果景況好些,就會耗上時間,排入長長的隊伍中,等著買到上等的餅皮。如果媽媽把錢胡亂塞給我,要我騎著腳踏車,到沒啥人排隊的攤位上,買個一疊回來。自己就知道,那一陣子可能就得湊合著過。

富潤或貧簡,祭祖的禮數都不能少。由於家中有雙姓祖先,那時逢年過節,都得分三處祭祖。除了家中要拜外,我們得另外備兩份簡單的祭品,提著菜籃,分別趕到族親家中,祭拜李氏與高氏的先祖。⋯⋯

等到各處都祭拜完畢,燒化了金銀,將案桌整一整。五花十色的菜碗,立刻成了潤餅宴的珍味。家中的潤餅,是南部常見的口味,一大盤略微翻炒過的黃油麵,拌炒瀝乾的高麗菜、豆芽菜、胡蘿蔔絲、香菇、韭菜是少不得的菜色,加上豆干、豬肉、蛋皮切條,林林種種十來盤。另煮上一大鍋菜頭湯,或皇帝豆湯。

各人愛吃啥,就自己動手挑揀,一如buffet。捲好潤餅,看人要站、要蹲、要坐,喜歡在案桌邊、電視前、屋角、庭院裡,大口咀嚼,全沒有人干涉,比起平日吃飯,可說愜意極了。

基隆人也吃潤餅,不過市街上賣的,菜色簡單很多,高麗菜與豆芽菜,多了一點湯湯水水,加上蛋酥、燒肉片與香菜,就是一捲。想吃時上街就有,不必等到春日。

媽媽來基隆居住後,或許是想念南部的口味,穿街走巷去找她喜歡的餅皮,擺了好幾度的潤餅宴。我想,過節無非就是尋回某種生活的氣氛,好好品嘗、沉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