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採學思達教學法以來,首度有同仁入班觀課。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和我同組的倖綺老師,在繁忙的課務中,還特地撥冗進班,實在非常感謝!由於倖綺老師任教數學,分組之初,我便相當期待她提供不同領域的視角。不同領域的教學者,觀察教學中,主要會著重在教學節奏、課堂氣氛、課程引導的層面。

對於課程內容與設計,觀察角度可能會較為貼近一般學生的感受,而因為觀察者具備教學經驗,又能清楚傳達他的感受與疑惑。

今日課堂進度為張曉風〈許士林的獨白〉,主要透過余光中〈亦秀亦豪的健筆〉、陳義芝〈推薦張曉風〉、瘂弦〈散文的詩人──張曉風創作世界的四個向度〉、張曉風〈不掩國色─張曉風談散文〉,探索張曉風作品的創作源頭、思想背景和文字風格。

其中兩篇文學評論較長,我略作了刪節,學生反應讀來仍有些費力,然而課堂問答間,發現他們歸納能力,比一學期前增長不少,也較能耐住性子閱讀長篇文字。倖綺老師就覺得學生的閱讀速度已不輸給成年人。

由於往後開放課堂,要完全以日常授課模式呈現,所以今日講課,不同於往日教學觀摩,全無緊張之感。不過教學夥伴在座,問答力道還是不免俗會多加上一、兩分。

課後稍停,和倖綺老師討論課程,她提了幾個問題。首先在課程進度安排上,自然不如傳統講述教學模式那麼快速,多數的資料都在課堂上閱讀、討論,而我又想盡量讓學生說足意見,難免壓縮小考與複習的時間。不得不承認,這仍考驗我的掌控能力,我喜歡和學生討論,所以進度難免拖沓。不過,兩相權衡下,我仍願意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師生彼此增長。此外,施行至今,我慢慢較能按照進度,剪裁講義與問答分量;另外討論時,我也嘗試改採不同的應答模式,希望適時完成進度。

分組討論最大的挑戰,常來自學生參與程度不一,至今我仍未完全克服。難免會有幾個學生,較難融入團體之中。因而我開放課後,可以直接找我討論,我同樣給予分數。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好意思開口,課後和我討論時,卻思路清晰,論點精彩。我傾聽同時,還是希望他們願意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

受限於個人教學技巧,試行學思達教學法後,課堂氣氛雖較往日活絡,仍然有幾個學生較少參與,甚至有幾堂還昏昏欲睡,這是我必須精進之處。不過,也因為不必再由教師單方不斷講述,我也較能從容經營課堂秩序。

或許長年來教學上的積習,加上個人專業的局限,學生在課堂中對於現代文學作品的領受,真的較為費力,這是我應面對的重要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