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二的國文課堂上,試行翻轉教學已近兩週,略記幾點心得,以供來日查考。

一、編撰講義對我而言,起頭極難。由於過往,授課以單方面講論為主,所以詳略去取,有時興之所至,一個段落連講數節不肯罷休。有時興味索然,就匆匆評點而已。學生領會深的,可能甚受啟發,缺乏領會的,就神游物外去了。

加上任教多年,受舊習牽絆,對於自己的教學歷程,可能早已陷入盲點而不自知。年復一年,自以為熟稔教材,其實只是因循而已。編撰補充講義的過程,自己必須重頭檢視教學流程,思索學生可能需要的材料。由於希望學生能自行閱讀,自己必須注解、翻譯,加入背景說明,甚至評析、辨誤,表達自己的看法。學力不足之處,在爬梳的過程中,自己就能深切體悟。

各課和學生討論過程中,經由發表,就能具體明瞭學生程度如何,以供往後課程參考。

二、講義於前一週發下後,請學生先行閱讀。到了正式課堂上,課文及部分文獻,我會先行朗讀,一方面是希望學生能稍稍領會文字節奏,提醒字詞讀音,一方面,則是引導他們回到文字脈絡。接著帶領學生,逐一檢視各段補充材料、課文段落,請學生提出疑難之處。遇到舊日學生容易混淆、糾結之處,我也會主動說明。

由於多數學生,逐漸習慣自行閱讀資料,每堂也必須討論、發表。所以檢視資料的過程,許多學生會一一提出覺得不解、不順之處。這是往日單靠我講述,極少見到的情形。

換言之,由於學生必須依據材料來討論,他們會比往日更重閱讀,理解與思緒,也日漸能有條理。

三、我將學生依鄰近座位,或三人,或四人編成一組,共分成十一組。連續兩週下來,上課氣氛比昔日熱絡許多。過往,如講授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到極枯燥處,大半學生都昏昏欲睡,甚至早已不知夢遊到第幾殿去了,恐怕四海龍王都遭魏徵斬首了,我這些高足仍未醒來。

如今,昏睡者,雖偶爾不能盡免,但是比諸往日,已有極大改善。十一組中,有兩組至三組,不太善於討論,當隔鄰已經急於搶答,這兩三組成員常常是盯著講義,苦思良久,不知如何討論。這是我日後需要加強引導的地方。

透過隋書、陳書討論魏徵認為的文學作用時,原以為學生能從引文中讀出施政教化、抒發情志等角度,就已足夠,結果竟有好幾組搶答時,都從文學典律的檢討、生成、影響切入。讓我有些驚訝,至少我讀高中時,應該是說不出這一點的。

當然回答間,也有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比如很多人主張,今日的文學作家常常為了謀生而寫,就讓我哈哈大笑。

四、雖然仿效輝誠學長進行翻轉教學,但是個人風格太深,很難如學長一樣從容自如。在引導討論時,我有時論辯的習性就會浮出,喜歡對學生說得不夠明白之處,質疑、框定,要求學生拿出論據。結果,不少學生竟也慢慢習慣。

有學生說:老師,早該這樣上課了!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愧。我幾次在課堂笑道:長此以往,你們該不會有一天根本不需要我的存在,我好失落。然而,我的心中並無成見,學長的翻轉模式,讓我見到不同的可能,我還得自己好好摸索,找出最適合我和學生的模式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