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歌單挑戰】
Day 20. 對你意義重大的歌 詹雅雯〈老父〉

不知道被父親擁抱會是甚麼感覺?

由童稚到青年,早已習慣有甚麼事,就是和母親商量。而父親是一個疏遠的角色,我熟悉他暴怒,熟悉他夜不歸營,熟悉他和母親、鄰人吵架,熟悉他為了錢推倒整個餐桌,熟悉他醉了酒之後躺在客廳,躺在院子,甚至是哪條馬路邊,直到警察敲門把他送回來。⋯⋯

成長歷程裡,我總是默默懷著憂懼,擔心哪一個家人突然離開我的身邊。在父親沒有回來的晚上,或者在一場狂暴後,母親騎車離開家門的靜寂裡。我沒說話,兩個弟弟也沒說話,靜靜等待他們回來,收拾滿地的碎碗盤,然後又繼續過日子。

從高中開始,一輩子當水泥師傅的父親,已經無法拉扯推動他的兒子了,於是他更莫名地發怒,負氣似地發洩在母親的身上。

然後,會讀書的兒子,滿十八歲後,紛紛逃到台北的大學校園裡去;不愛讀書的兒子,則跑到外地去實習、作工,或者在外頭遊蕩著。

大學,是一場大逃亡的開始,逃到社團裡,逃到厚重的儒家典籍裡,逃到愛情裡。一旦開始逃亡,回家就變得很艱難。因為逃亡,被迫丟失的一切,就令我如發瘧疾似地眷戀。

我躲開了現實中的父親,自己尋找著各種男性的範本,摸索如何做一個溫柔的男人,學習怎麼說出溫暖的話語。壓抑自己不要隨意發怒,排拒所有會上癮的東西。甚至模擬,讓自己成為哥哥、父親的角色。

避開了那個讓我常常受傷的家庭,當學生時狂熱地投入社團,當老師時幾乎以校為家,扮演幹部、學長與教師的腳色,畢竟容易得多。離開了長養我的那方水土,以滿櫃的書籍、檔案,重新構造了自己的家鄉,浮動漂泊在異鄉的空氣裡。

出逃在外,或許想要彌補些甚麼,在父母分居的十餘年裡,固執地不顧母親、兄弟的反對,每年過年、三月十一、暑假,總是要回那個破舊的老房子住幾天。和父親說不上話,至少那幾天讓他可以看得到人。

我不曾恨過,怨過,因為,應該也從來沒人教他,如何當好一個丈夫和父親。理性上的了解,無法解決感性的疏離,我根本不知如何親近他。回家,說到底只是應付該有的責任,心裡仍在逃躲。以為時間會解決一切,讓新的階段開始。

一直以來,我總自覺當不好所有的男性角色,包含做好一個兒子,遑論其他。直到他離開人世後,我仍然不斷尋找自己的範本,希望有一天,可以結束這場逃亡,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