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計畫放榜,網路上浮現不少批評之聲,有些人認為都市的
學生也入列,更有人認為這是破壞公平之舉。他們認為單就成
績高低決定勝負天經地義。

教育管道的調整意味著教育資源的調配,更指向社會階層的流
動可能。這些問題豈是優勝劣敗可以簡單說盡?一個社會不願
意為不同社會階層多些考量,有一天要付出的代價絕對難以承
受!

繁星計畫的推行,容或有些細節可以修正、討論,然而這樣的
政策卻值得持續推動。且不論繁星計畫的名額本是外加名額,
接受國家、社會最多資源的一流大學,提供「機會」給較為弱
勢的地區,本就是應有的責任,也只是略盡綿薄而已。

要不然說句不客氣的話,政府把資源都抽掉,換去補助願意盡
社會責任的大學好了。 (說句玩笑話:我的母校台灣師大應該
很願意承擔這種社會責任,資源我們接,責任我們扛。)

給弱勢地區的孩子「機會」,剩下的部份當然得要學生自己努
力。說實在,憑藉繁星進入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能力也不輸
明星高中的學生,許多人缺乏的只是「機會」。

這種「機會」不公平嗎?那就要看什麼是公平?如今教育的環
境與管道越自由,其實也就意味教育的投資決定了孩子的競爭
力,許多人的成就本來就是家庭資源、社會資源積累起來的。

然而對許多家庭而言,教育投資是多麼遙不可及,當明星高中
的孩子可以使用大學、研究所層級的設備做科展時,我們縣、
市立高中的孩子只能很克難使用現有的設備,東挪西湊勻點經
費,拜託家長會贊助一下,甚至老師自掏腰包,買了!家境好
的孩子製作資料夾還可以外包處理,我們只能考老師磨耗自己
的精力去修改、討論。你說是不是不公平?

當然,家世、經濟背景、城市優勢也是個人的本錢,個人的實
力基礎。然而這種只取決於身家背景的競爭模式,真的應該是
唯一的競爭方式嗎?說到底,繁星計畫目前的名額也只是杯水
車薪而已。

要公平,通通改回去「聯考」,「一綱一本」也最公平,這樣
改我也贊成。然而,即便古代的科舉制度還要分區域限制名額
,以保障窮困省份的讀書人,你說這是不是也不公平呢?

這種爭論本無對錯,許多人當然也可以主張弱肉強食才是真理
,優勝劣敗才是社會競爭的實相,然而身為一個教師,一個受
過社會龐大恩惠的師大生而言,我仍然覺得應該給這些孩子多
一個「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