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書至今,即使擔任導師那幾年,我從未親身家庭訪問過。

無論是多一分疼惜,或老是讓我頭痛的孩子,我都不曾登門造訪。因為擔心攪擾家長,不慣於別人遞茶送水,甚至熱心的要點菸、切水果與下廚,越費心招呼我,越讓我自覺是個尷尬的角色。何況須要特地登門相對的事,老師、家長與學生都要心懷忐忑,心中先設想過千百種劇本,自我搬演走位幾番。在我自小的經驗裡,「老師」來訪,多少會讓人侷促不安,坐立不定。雖然時代早已不同,台灣社會裡的親師關係也有種種曖昧詭譎的發酵與質變。

然而在我任教的校園裡,絕大多數的家長,還是樸實善良,盡管我根本不曾多照顧些甚麼,見到老師就是不斷致謝。好似他們家可愛貼心的孩子,真的為人帶來哪些麻煩似的。

那幾年,我常對家長說,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都可以連絡。在還未使用臉書的年月,E-mail和Blog也可以時常對話,只要沒課不公出,來學校都找得到我。不過自始以來,多數家長似乎都懷著No news is good news的心思,絕少主動打給我。

所以,為了專題研究拜訪畢業已久的學生家裡,竟也讓我揣想萬端,趑趄良久。好像要走一趟遲了八、九年的家庭訪問一般。

芥寧在我的導師班上,實際只待了一年,然而來自南雅鄉間的她,和我氣性特別相投。她說話直率,絕無遮掩。行事獨立,經營自己的生活十分務實,多年相處,完全無須那些彆扭曲折的細瑣心思。經年歷月,年華增長,她對我的關照恐怕還較多一些。

為了探索東北角地區漁民的生活與信仰樣貌,我邀請她們父女一同接受訪談,為了聯繫具體事宜,我特地走了一趟南雅。當地的手機收訊不好,我的遠傳門號完全沒有訊號,好在全庄頭的人都熟,沒讓我在巷弄裡徘徊太久。

五點出頭,芥寧的父親已經開始下廚,母親則還在鄰舍串門小坐。芥寧早安排了行程,留在台北,卻要我一定要留在家中用餐。出身南部鄉間的我,素知鄉人長輩的脾性,盡管擔心打擾人家,卻也不推辭。

坐在客廳裡,家長與老師相對,談完了專訪的規劃,又談了「孩子」的兩三小事,即使這個「孩子」今年已經芳齡二十四歲,大學畢業,在社會上立足了。自幼年到高中的言語與模樣,還在昨日一般。

我環顧左右,原來這個熟悉的學生,家裡是這樣子的啊!第一次的家庭訪問真是新奇的經驗。只是男人似乎總不如女人的健談,也不像當媽媽的關心那麼多細節。兩個男子相對,都變得有些不擅言詞。當爸爸的又趕緊走入廚房,煎魚、炒菜、煮湯,樸拙地連連對我說:不要客氣,不要客氣。

在廚房忙了半日,然後一盤一盤上桌,香煎豬肉、青椒肉絲、鮭魚、大蝦、高麗菜,還有一鍋紫菜蛋花湯。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坐下來,靦腆地笑著:我今天特地煮得很清淡,芥寧有交待,說你現在應該吃得清淡,所以我都沒用油,鹽也下得很少!試看看味道怎樣。

漁鄉的工作是辛苦的勞力活,口味自然吃得重一些,比較容易下飯。芥寧爸爸的手藝不錯,似乎慣於下廚為全家料理。為了女兒的叮囑,還特地為這個遲來的家庭訪問,如此費心下廚,仔細講究口味鹹淡,讓我登時全身都暖和起來。

這樣吃飯,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