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來基隆小住那幾天,有時看倦了電視,做完了數獨,想要找
幾本小說來看,她摘下眼鏡,細細瀏覽客廳的書架,問我有沒有
瓊瑤的小說,我在書房裡轉頭回說沒有。搬到新居,收拾書架時
,也曾起心動念,買個幾本當成收藏。

小學時,我總是趁母親忙時,從她床頭上或客廳藤椅,偷偷拿起
她半捲著的《浪花》、《月朦朧,鳥朦朧》,或者夜晚讀書時,
偶爾走到客廳偷空看幾分鐘「庭院深深」或「煙雨濛濛」。稍停
久了,難免要招來幾聲責罵。然後老大不甘願闔上書,別開頭,
走回書房去。

當時對於戀愛的想像,無非就是淚眼相對,愁眸望遠之類,而劇
裡的人物,也多數像劉雪華一樣善感、愛哭,或者像秦漢一樣激
動、憂鬱。最重要的是,他們總是長得那麼動人。

不過,責罵歸責罵,母親的管束雷聲大雨點小,尤其對我看瓊瑤
小說,其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由著我一本一本看去。不像
我的國中老師,看到女兒捧讀著從朋友手上輾轉借來的小說,立
刻斥責:這是妳的朋友要害妳,妳想要功課一落千丈嗎?

家裡有的就是那幾本,我無聊時也就反覆翻著自己歡的那幾段情
節,看到母親笑罵:「看彼濟擺,無你是看未厭siān喔?」要不
就是說「那有查甫囝仔彼愛看愛情小說咧啦?愛呼人校啦!」母
親比我勤勞得多,總會到舊書店或出租店,開發新的書單,而我
對後期《雪珂》、《梅花三弄》、《還珠格格》那些作品,則難
免感到厭煩。

進入青春期後,那些婉轉悱惻的文字,就不太能吸引我了,我的
身邊並沒有那些垂首淚眼,楚楚可憐的女子,有的多是陽光燦燦
,笑語開朗的南國女兒。

進入中文系後,那些經籍卷帙與文學經典層層壓下,離年少時所
讀的小說當然更遙遠。母親在我書架上尋了半天,我書架上的現
代文學品按作者姓名注音順序排列,她隨手抓了白先勇的《寂寞
的十七歲》,躲回被窩,斜躺著翻讀。我怕她讀來太悶,亂找了
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集,想說早年的那幾篇小說,應
該還合媽媽的胃口。

結果媽媽沒理會我,逐篇看了下去,一連看了兩天,對於主題或
文字,津津有味,似乎沒有半點不適應的樣子,看來媽媽的閱讀
習慣比我想像的寬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