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各地的中元祭典中,至今仍有少數幾處採中元醮的形式,
其中基隆最富盛名,規模也最為弘大。醮儀本屬道教,意在驅
除不祥,祈求平安。然而中元醮乃以普度為核心,遂揉雜了佛
教盂蘭盆會的部分法事。

基隆中元祭典,早年一如其他醮儀,設有主會、主壇、主壇、
主普,稱為「四大柱」,由值年爐主主事,各自搭設天師壇、
上帝壇、觀音壇與福德壇等四個壇臺,以行科儀。當時主會由
草店尾、石牌街、灰窯仔一帶行號負責,主醮由福德街、崁仔
頂承擔,主壇則為新店街、蚵殼港、仙洞等地。

二次大戰以後,主會、主壇、主壇未能持續辦理,如今僅有主
普獨存,由十五字姓依序主事。主普壇早年為祭典時臨時搭建
,多建於公園頂一帶。光復後,地方人士倡議興築固定壇臺於
麥帥公路口,位於今日忠四路基隆電台大樓,人稱舊主普壇之
處。然而麥帥公路為基北通衢,車流頻繁,每逢中元祭典則壅
塞難行,於是在1974年又遷建至中正公園山上,即今日主普壇



今日主普壇依傳統醮壇的形式,以鋼筋水泥建築三座相連的傳
統樓閣,每年七月都由主普宗親會負責雇請電動藝閣工藝業者
,以主普壇的水泥建築為基礎,用竹竿木板搭建彩繪的壇臺,
綴以燈飾,並用電動花燈表演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在七月
十二日晚舉行開燈放彩的儀式,隨即展開各種科儀,至十五日
下午的大普度而達到高潮。

我來自鹽分地帶,臺灣西南沿海有各大著名的王醮香科,另有
慶成醮、清醮、平安醮、圓醮等等。所以對於張燈結綵,光彩
奪目的的醮壇,備感熟悉。這種以電動花燈為主的壇臺,常被
批評為庸俗浮豔。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也只能多由業者主導包
辦而已。

今年吳姓宗親會,委請台南七股的吾行堂民俗工藝社負責,採
取傳統宮殿式的設計。這個醮壇在乙酉年學甲慈濟宮護國慶成
祈安五朝清醮的保生首壇、2008年南瀛台灣燈會的天壇都曾採
用,整體架構以金色為主色,顯得富麗堂皇,讓人眼睛為之一
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