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是到夜色掩住了山頭,才離開校門。夜,有時濃些,有
時淡些。但我很少直接回到住處,總要騎著車子在基隆街
頭晃蕩一兩圈,瀏覽那些我早已熟悉的風景。

遇到有點意思的小攤子就停留一下,有時,街巷裡張掛起
紅藍黃綠紛呈的燈飾,靜靜通知我,又是新的季節。城市
裡新鮮事不多,小店與攤擔卻起落如水。剛熟悉某種小吃
的味道,店門就關了起來,重新粉刷裝潢,換了新味。

常看日劇裡的上班族,離開辦公室後,西裝還未及換下,
在居酒屋裡徘徊良久,才緩步回家。我的生活,似乎也漸
漸有三兩分同樣的況味。而城市裡深夜未歇的燈火,水霧
與燻煙交染的消夜攤,久久未靜的輪聲,讓我離開辦公室
後,比起日本的上班族還溫暖許多。

有時誤了晚餐,走進永和豆漿店裡,老闆娘熟練地夾起水
煎包時,總會慣常問起:韭菜?高麗菜?今天冰豆漿喔?
還要加點甚麼?溫熱的味道下肚,回到住處爬樓梯的步伐
都會踏實許多。

除了下雨的日子,我很喜歡騎著機車在街頭任意流動的感
覺,時緩時急,走走停停。有一陣子,我常戲稱自己那輛
破車叫「驢子」,不過車行的速度還是遠比牲口快,想在
騎車時寫詩,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想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
當賈島。

步行的距離有限,四輪的車子又把多數的物事與聲響都擋
在窗外,停車煩心又費事,所以我總覺機車是認識一個城
市最快的方式。剛來基隆三、兩個月,我就把基隆市區錯
雜交織的街巷摸熟,然後在雨和不雨的日子,自得其樂。

基隆的街道名黨國與教化的痕跡,恐怕比台北更濃,忠、
孝、仁、愛、信、義、和、平、中山、中正一一具備,按
照一、二、三、四的順序,將市區切割成一塊一塊的方格
。因為不能愛「八路」,「愛八路」只好變成「劉銘傳路
」,「義八路」也成了「中興路」。沿著基隆火車站後的
中山一路往北,依序會經過中山二路、中華路、文化路、
復興路、西定路、成功二路,又回到中山一路口。這些都
是老基隆人熟悉的街道樣貌。


「中華文化復興」或許是空洞的想像,卻是貼近我生活的
一段道路,我總是在出了安中校門口後,在安一路上用了
餐,轉入西定路,沿著復興、文化、中華、中山一路,再
上高砂橋入安一路,逶迤回家。有時就轉過了火車站邊的
鐵路平交道,進入港西街,在站前的星巴克,點了一杯焦
糖瑪奇朵,靜靜待上一晚,看海景,寫文章。

有時,我會騎得遠一點,穿過市區,沿著義二路直到三砂
灣,接中正路,入正豐街、祥豐街,再沿北寧路直到潮境
公園或望幽谷,直到心很靜了再慢慢騎回來。

在市中心外,我總覺得基隆像是十幾個小市鎮挨靠著,穿
梭其中,沾雨、吹風、吃食,慢慢就會發現哪個市集離我
的脾胃近一些,哪條街巷順眼,哪裡的人好嘴好言語。

所以,每當學生考到外地的大學,我總愛興匆匆地問起:
買機車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