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佛教,短於義學」,當我立於靈泉禪寺大理石砌成的台階上,
別有如此感慨。改建的殿宇過於張揚,在挑高的空間中來去,天空被
樑柱、石牆、黃瓦圍得極為窄仄,我總覺得許多建築物若能矮個幾分
,便會大氣許多。僻在月眉山上的殿堂,顯得太過俗世,太過庶民。
我不知道,如此是否當真便於接引。

對於山門內,忙著摺紙蓮花的婦人來說,在她們細心的指間,已足能
心安了。

我一邊對學生導覽,一邊常失神於眼前的色調與比例。幾位師父十分
親切,任我們隨易穿梭。雨簷之下,偶有一襲衲衣匆匆走過,並無人
與我們對談。

我憑著讀來的資料,略加指引。學生們在雨中打傘,攝下每個細節,
幾度要我幫忙辨認對聯上的字形,偏在一旁的舊殿前,有顏欽賢的獻
匾,溥儒的字應是光復初的舊物。霧峰林家供獻的石燈。我指著燈座
下,九年庚申字樣前磨平的二字,說是「大正」。而右旁的石雕觀音
像,賴有一把折傘歪斜遮雨,我端詳許久,知是三十三番的觀音像,
至於「華嚴寺 十一面觀世音」幾個字,稍稍模糊。

雨急,疏密不定,把一行人的褲管都弄濕了。大家笑指著卡通造型的
垃圾桶,還有小沙彌的石雕造景,不知為何全在一園之中。

腿腳不便,開山堂,下次再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