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一轉】─學思達教學手記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陳彥博的演講結束,回到課堂上,想用適才的演講,引導高三的考生如何取材,教他們如何運用陳彥博所說的點滴,寫出一個故事。可惜,我引導技巧不佳,不少考生興趣缺缺,嘗試失敗。應該再去觀觀課,好好改進。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堂間談到孔子不贊成子產公布刑律一事,有學生問我:儒家怎麼看待死刑?我說從先秦儒家的思索來說,很難直接論斷他們對死刑存廢,將會抱持怎樣的主張。不過儒家對於國家施展刑律,向來都抱持十分戒慎、保留的態度。
 

傳統儒家認為統治者有教化之責,雖與今日政治結構大異其趣,但是如果有一個政權認為唯有透過刑律,方能規範百姓的言行,確保秩序,儒家無論如何不可能認同。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文化基本教材,從「不違農時」講到「準時下班」,一時有感,跟學生們說,我時常批判大家習以為常的現象,比如說超長的工時,無限制的加班,太多的課程。只是希望如果你們手上有了選擇的權利,當社會要往更正常、更人性、更文明的方向走時,你們會推社會一把,而不是拉住它,拼命說我們以前都怎樣怎樣。

 

一個社會,會期待每個人都能「準時下班」,都能有更大的空間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都能懂得如何「生活」,那才是文明的社會。

 

同樣的,一個人能懂得自我節制,不要求別人要按照他心中美好、正確、幸福的方式來過活,那他才是文明的人。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幾年沒有到過中壢了,那個一下午騎上兩百公里的歲月,慢慢有點遠了。我還記得那時如果騎過中壢,總是沿著客運車站、火車站的門前,一路往北。

 

一出火車站,接待人員立刻殷勤地接我上車,沒幾分鐘便轉入中壢家商的校門。這所成立超過一甲子的學校,據說至今仍是女校。職業學校的國文學分較少,所以國文老師也不多,分享教學經驗時,氣氛相當輕鬆。

 

分享嘗試學思達的教學模式時,我先娓娓說出自己踏入職場前,對國文教師的想像,然後回憶教書至今的的心路歷程,一面說著點滴,一面看著PPT上賀云、郁婷、媁棻為我畫的Q版人像,想念他們。

 

因為看到的課堂風景日漸不同,我決定開始改變教學模式。因為我沒辦法當學生一輩子的翻譯機和讀報機,所以現在就帶著他們為自己學習,為自己判斷,為自己發聲,然後理解別人,尋求共識。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鴻門宴〉,很任性地宣布,這一課我要自己講。我私心極愛這一課,喜歡在課堂上一如說書一般,逐層描繪,評點人物氣質。還記得有一年高三的午後,許多人都昏沉未醒,醒著的也正在寫他們的複習參考書,背單字,算數學。剛好進到這一課,說著說著,學生慢慢回神來,聽我講故事。

太史公的敘事,實在精彩!

而去年講這一課時,尚未翻轉教學,我在堂上講得賣力,學生照舊昏睡不已,讓我既慚愧又懊惱,越講越覺得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心裡直怪自己: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如今又講到這一課,實在很想再試試,自己說書的能力是否真的不行了。一路搬演、鋪排,如今講到沛公見項伯,約為婚姻。許多細處,看來多數人都能領會。明日就要進入鴻門宴一場,實在暢快。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堂上檢討試題,講到《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今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為何絕聖棄智,可以民利百倍?」學生難免疑問。

我想到近年來種種的紛擾,回說:「這是就在上位者來說,當他高舉某種所謂先進的、有利的價值時,比如說現在的政治人物,他可能就要熱衷於都更、要拆大埔、要變更區劃、要蓋公園,然後某些人原本賴以維生的本來樣貌就破壞了,人活著本來那個樣子的生態就破壞了。順著他本來的自然,他自然會發展。」

話頭一轉,我突然覺得有些沉重「當我們高舉某些價值,認為這才是圓滿,這才是美好。可能有些人就受到傷害了」前幾日的講義裡剛提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要大家都去追求某種價值,你覺得圓滿的、美好的,可能就傷害了另一群人。比如說你覺得要結婚、要生小孩、要考第一名,要上甚麼學校,要當某某職務、要得到甚麼甚麼,人生才是美好。」我頓了頓,這是常聽到的疑問,許多當事人自己老是分掰不開,猛鑽牛角尖。「你高唱的價值,可能就傷到別人了。單身不好嗎?原來的樣子不好嗎?」

一個聰慧的女同學立即回應:「我覺得他被傷害,有時候可能不是因為別人,不管別人高舉甚麼價值,只要你能知道自己要甚麼,根本不要在乎別人說甚麼啊!他就不會被傷害啊!」我大笑:「說得好!莊子就是這樣。」能說出這麼直率的話,大概正是要十七、八歲這個年級吧。我常引莊子來勸人,年華增長中,我知道世事艱難,說起超脫一點的話,卻難免漸生遲疑。

「老子和莊子處理的方式不同。莊子知道,那個世界,那個時代,個人很難扭轉甚麼,所以自己要超越,要跳出來。」我認為老子是對統治者說的,他認為在上位者要能處理整體的問題。我繼續說下去「老子認為整體的環境要處理好,不是只要人超越。」結束了這個話題。

我想起林安梧老師常說的「不要老是說心靜自然涼,很多時候是涼了自然靜,他沒辦法讓你涼了自然靜,所以只好一直要求你心靜自然涼。」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不會教作文!」十幾年來,我總是很心虛地對學生講著「多看」、「多寫」、「起承轉合」的那一套。然而,我心中明瞭,寫作全然是另一條路徑。

每每對學生分析題型、說講常見的章法時,心中便自知多半徒勞無功。我搓手跺腳,不知如何安裝驅動程式,呼喚每個人的敘述能力。於是我教作文,近乎聊勝於無的儀式,求取安心而已。

除了制式的紙筆測驗、寥寥可數的作業外,我無從得窺學生的閱讀與表達經驗,因此大談寫作技法,幾乎是蒙眼教亂拳。

從學思達教學分享平台上,看了輝誠、勇宏學長的作文講義後,便決定重起爐灶,試試自己到底能不能有教作文的能耐。於是「給高三的暑假作文課」便這樣展開。

第一堂「向誰說故事?如何說出口?」,談的是讀者意識與細部描寫方法;第二堂「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談的是文章如何起頭與製造懸念,帶領讀者繼續看下去;第三堂「拿出證據來」,則談的是引證與立論。參考學長的講義之外,我嘗試多加入廣告影片的元素,多一點畫面的刺激。

還記得,第一堂課是從「世間情」的「回春花露水」橋段開始談起,帶領學生討論:寫作者如何讓讀者接受種種的設定,才不至於自言自語,甚至瞎編胡搞。一路下來,討論有時活絡,有時枯乾,然而一步一步下來,內心逐步踏實。

幾分練習作業收過來之後,不再讓我心驚膽戰。

或許,我真的慢慢摸出可行的一條路來了。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思達教學手記】20140715

之一

燠熱的暑假下午,升高三的同學在圖書館自習。數理班的導師趁著陪讀空檔,與我閒聊,聊到了國文課堂。導師替幾位家長轉達了幾許擔憂,擔心分組討論的進度太慢,也憂慮知識的積累不夠厚實,商量著不知能否回復傳統的教學方式。

我深深明瞭,大家對國文課堂的想像,更能體會長期以來習慣的模式,總是讓人安心一些。尤其,還是有不少學生,希望講課的老師總是能一錘定音,告訴他們完整、俐落、明白的標準答案。

幸好,同仁總願意不願其煩,提醒我教學時該留意的角落,轉達幾位學生不敢直爽提出的心聲。

看來,我磨課的功夫下得仍然不夠。其實,遠在暑假開始之前,我就一直在摸索,如何讓高三的學生學習得更加安心、穩當一些。我的節奏要更明快,統整與提點要更加明晰、具體。

我做好接受挑戰的準備了。

之二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九點多,學妹慶齡踏入圖書館的門口,十多年未見,我還能想起她大學時的樣子。那時常代表班上出席班代表會議,一群人坐在地下餐廳,馬拉松式地審查系學會預算。想著想著,甚至還能記得學妹說明預算時,總會隨口冒出的口頭禪。

那一年,我才二十一歲。

時光再逆流而上,回到十八歲上,剛上大學那年。某一個晚上,班上好幾個同學,興沖沖抱著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往地餐跑,只有我手裡抱著的是三家注的本子。我嫌會注考證太沉重,自己跑到師大書坊,隨意就搬回一本較輕的。

地餐的桌椅圍成了一圈,我擠在角落裡往前探看,那個神情極為淡定的學長,正條理說明接下來要帶大家讀的書。那就是輝誠學長。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早印出新的分組互評表,課堂上正要開始研讀《蘭亭集序》。

502班換了新座位,不少老搭檔都更替了新組合,教室中的眾聲喧嘩,不知又會改換成甚麼腔調,甚麼場面。再過三、五日,到了端陽,採用學思達教學就滿半年了。

這半年的經營,粗胎初具,卻還有更多地方須要抹壁粉光。

到中山女中觀課過後,這半年來,慢慢擺落習慣的教學模式,研讀資料、構思流程、推敲學思達平台上各校教師所分享的講義,然後編寫講義、帶領學生一課一課研讀討論。即使學生問答中閃爍的靈光,不時讓我驚喜。然而身處在社區高中裡,如此獨自摸索自己與學生的能力,心中不能沒有遲疑。

每一堂課裡,各方觀點激盪外,總還有些眼神默默停留在討論的邊緣中,不讀講義,不參與討論,也不發表。而為了讓學生盡情發表,常常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堂課便倏地過去。而我又堅持不隨意跳過選文,對於現代文學,也該同樣關注。因此授課進度常是我莫大的壓力。

過往,我單口講述時,可以獨力撐場。翻轉教學模式後,我一定要竭力將學生帶進討論的脈絡之中。無論編寫課程講義,或引導討論,我都深深感受到自己教學能力的局限,無從遮掩。

在自己的課堂上,我必須尋求自己的解決方法。我抽出一份輝誠學長所製作的講義,再一次檢視學長安排的模式,然後依照自身需求,去取增刪。

一、 擔任教職以後,我並不耐煩講述太多字詞注解、修辭手法、國學常識,只有在講解課文時,隨機說明而已。如今瑣細的資料,適度編入講義中,討論時學生自會比對參照。真正須要我說解之處,反而不多。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試採學思達教學法以來,首度有同仁入班觀課。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和我同組的倖綺老師,在繁忙的課務中,還特地撥冗進班,實在非常感謝!由於倖綺老師任教數學,分組之初,我便相當期待她提供不同領域的視角。不同領域的教學者,觀察教學中,主要會著重在教學節奏、課堂氣氛、課程引導的層面。

對於課程內容與設計,觀察角度可能會較為貼近一般學生的感受,而因為觀察者具備教學經驗,又能清楚傳達他的感受與疑惑。

今日課堂進度為張曉風〈許士林的獨白〉,主要透過余光中〈亦秀亦豪的健筆〉、陳義芝〈推薦張曉風〉、瘂弦〈散文的詩人──張曉風創作世界的四個向度〉、張曉風〈不掩國色─張曉風談散文〉,探索張曉風作品的創作源頭、思想背景和文字風格。

其中兩篇文學評論較長,我略作了刪節,學生反應讀來仍有些費力,然而課堂問答間,發現他們歸納能力,比一學期前增長不少,也較能耐住性子閱讀長篇文字。倖綺老師就覺得學生的閱讀速度已不輸給成年人。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受到張輝誠學長啟發,開始在高二課程試採「學思達教學法」,已經近一學期。學生的表現雖時時令我驚喜,然而自我反省,在教學技巧與思考引導上,仍不免乏善可陳,有待精進。因此遲遲未開放課堂,接受教育夥伴觀課。

只是閉門造車,終非良圖。與其自我摸索,不如開放課堂,讓教育夥伴提供建言,指出我的不足與盲點。這樣的想法已經醞釀許久,都因諸多無謂的考量,躊躇不前。

然而今日讀到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謝前理事長的FB發言,為主張教師評鑑綁考績,攻擊教師工會,漫言當今校園教師是「黑箱教學」。面對如此惡言,是可忍孰不可忍?義憤之餘,決定開放自己的課堂,以供觀課。

正式宣告:「我是教師,我開放觀課,反對弄虛作假的教師評鑑版本。」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高二的國文課堂上,試行翻轉教學已近兩週,略記幾點心得,以供來日查考。

一、編撰講義對我而言,起頭極難。由於過往,授課以單方面講論為主,所以詳略去取,有時興之所至,一個段落連講數節不肯罷休。有時興味索然,就匆匆評點而已。學生領會深的,可能甚受啟發,缺乏領會的,就神游物外去了。

加上任教多年,受舊習牽絆,對於自己的教學歷程,可能早已陷入盲點而不自知。年復一年,自以為熟稔教材,其實只是因循而已。編撰補充講義的過程,自己必須重頭檢視教學流程,思索學生可能需要的材料。由於希望學生能自行閱讀,自己必須注解、翻譯,加入背景說明,甚至評析、辨誤,表達自己的看法。學力不足之處,在爬梳的過程中,自己就能深切體悟。

各課和學生討論過程中,經由發表,就能具體明瞭學生程度如何,以供往後課程參考。

二、講義於前一週發下後,請學生先行閱讀。到了正式課堂上,課文及部分文獻,我會先行朗讀,一方面是希望學生能稍稍領會文字節奏,提醒字詞讀音,一方面,則是引導他們回到文字脈絡。接著帶領學生,逐一檢視各段補充材料、課文段落,請學生提出疑難之處。遇到舊日學生容易混淆、糾結之處,我也會主動說明。

由於多數學生,逐漸習慣自行閱讀資料,每堂也必須討論、發表。所以檢視資料的過程,許多學生會一一提出覺得不解、不順之處。這是往日單靠我講述,極少見到的情形。

換言之,由於學生必須依據材料來討論,他們會比往日更重閱讀,理解與思緒,也日漸能有條理。

三、我將學生依鄰近座位,或三人,或四人編成一組,共分成十一組。連續兩週下來,上課氣氛比昔日熱絡許多。過往,如講授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到極枯燥處,大半學生都昏昏欲睡,甚至早已不知夢遊到第幾殿去了,恐怕四海龍王都遭魏徵斬首了,我這些高足仍未醒來。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用五天的課間空檔,總算編完賴和〈一桿稱仔〉的作者補充講義。一面翻查資料,一面改寫、繕打,經常陷入頭昏眼花,思緒停頓的困境。坦白而言,自己過往對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發展歷程,所知都是零星的片段,缺乏完整的脈絡。驟然面對各條資料,讀來極為費力。過往隨意說講,並不覺支絀,如今編起講義來,備感慚愧。

時代離我們太近,須要參考的資料太多,揀擇之間,經常掛一漏萬。然而太過貪心,想說的東西太多,增增減減,份量卻一發不可收拾,只能在課堂進行再行調整了。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閱網路與書櫃的資料,斷斷續續敲打著鍵盤,有時是深夜的書房,有時是午後的辦公室。聽歌聲或歷史劇的聲響錯雜,讓光良和焦晃陪著我,總算編完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的補充講義。

瀏覽一過,只覺得掛一漏萬,然而我已經覺得腹笥窮餒,倦眼欲昏;而講義編了十頁,不知是否學生能夠消受的負荷。這幾年,日復一日講課,講述尚稱流暢,教材也算熟悉,然而編起講義來,卻清楚發現,自己歷來的準備其實根本不夠。

選擇材料的過程,我推索自己的課程主軸,對照著課本編者的角度,希望聽見站在教室裡那個國文老師,到底⋯⋯想要說些甚麼。補充的章句,需要註釋,需要翻譯,有時還要加上自己的意見。許多細節一經推敲,都讓我覺得困窘。

有時著了魔似的,停不下自己的手指。有時,只能呆呆望著螢幕上焦晃扮演的漢景帝,想說自己老了之後,能不能是個有氣質的歐吉桑。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大早,急急趕赴台北,要到中山女中張輝誠學長的課堂上觀課。行程一敲定,好些個學弟妹便出聲相約同行。見到熟悉的面孔,倏地好像回到師大文學院前的日光大道,聽到剛打完系排的千金,對我大喊「嗨!啟嘉!」。更好像重回幾年以前的安中圖書館,閒聊間入耳的便是「學長!」。觀課之餘,老同學、舊同事難得相聚,令人不勝雀躍。何況,今天到學長的課堂上來,我終於可以好好做一回學弟了。

登上講台十餘年,招式已老,很多慣用的把式,使來隱約漸覺得力不從心。但是教學現場相互觀摩的機會,其實不多。課堂的雜事不少,升學為重,能夠游刃有餘,神清氣爽,打開課堂的門,任人觀課的老師不多。願意走進同仁的教室,聆聽之餘,不吝出手點撥、指教的人,也是少見。各類評鑑、獎項評選時,所看到的教學觀摩,與真實的教學現場,難免有所差距。

難得學長願意打開教室的門,以日常的課堂,向我們展示,如何將講台還給學生。

在過往的養成歷程裡,我們太習慣聚焦在自身的講授上,所以不斷琢磨自己的口語表達、抑揚頓挫,忙於安排有趣的活動,用心蒐集奇聞軼事,不時要抖抖包袱,窮盡種種的技法,希望做一個有教學魅力的老師。一上台,就希望每一對眼睛都投射過來,凝神專注,聽我們說古論今。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五,才要到中山女中輝誠學長的課堂上去觀課。而學期早已過了三分之二,時間緊迫,似乎不該等到觀課後,才嘗試翻轉教學模式。再等,恐又是匆匆數週過去。

在網路上多次瀏覽輝誠學長、勇宏學長所編的講義,也幾次拜讀輝誠學長所撰寫的〈學思達教學法〉,當下決定先閉門造車,何妨邊做邊調整。有了自己初步的經驗,再與學長的示範比對,也免於邯鄲學步,反而丟失了真義。

於是,這兩日就趁著空堂編好【阿盛〈稻菜流年〉補充講義】。比照學長們所編的講義,我的課程設計尚不夠詳盡、嚴謹,資料不夠廣泛,也有待深⋯⋯入。但是對於完全中學的學生來說,或許還是適當的份量。

今天上了兩堂課,嘗試先分成五組,為了不要妨礙原班級的安排,盡量不去更動教室的座位,勞煩各組學生自行移動,以利進行討論。

nanlu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