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期文章:201309 (2)
- Sep 12 Thu 2013 23:13
唐詩三百首、深夜食堂
- Sep 08 Sun 2013 00:14
新書入手
新書剛入手,趁著學生到校集訓前,翻過一遍,那些書會藏在書架深處,那幾本會熬著夜看完,又哪冊會擺在手邊,時時檢點,大概已有了譜。我讀書的口味雜,但無力深廣。幾年下來,總是離文學隔了一段不短的路程,有些遺憾。常希望通識涵養開闊一點,但所受的理論訓練,又不免力乏支絀。
把新書疊好,自笑了起來,好像越來越落了「野狐禪」一流。王溢嘉的文章,我讀過的都是零散單篇,廣為人知的那幾本,隨便翻讀過的印象早已模糊。這本《誰伸出看不見的手?》卻頗對我的胃口,透過整個社會的文化底蘊和群體心理態勢,去看待命理,才不至於迷於表象。你說命理是真是假?那得看你腦袋裡渴望和畏懼的是甚麼。這些篇章,王溢嘉寫來條理清晰,毫不糾纏,只是不少話只有點到為止,篇幅又短,倒讓人不夠過癮囉!
前兩日在《新新聞》看到《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的書摘,總覺得摘的段落隔靴搔癢,說不到重點,索性找書來一探究竟。瑪莎.史圖特提出「第七⋯⋯感」的說法,用來詮釋「良心」,用以區隔一般大家熟知的「超我」。他又認為「良心」與人的情感相繫,無時無刻都存在,看不到躲不掉而又無法收買,看法很有儒家的氣味。不過透過臨床經驗,他又直指有4%的人,完全沒有任何的內在約束,無罪感,反社會的人格疾患無法矯正,令我深思良久。
末章有段文字很動人:「如果你是不管做甚麼事情都不會有罪惡感的人,那麼你一輩子情感都會如此空虛的。請你變回原來那個有感情的你。請你想像你正看著你心愛的人,請想像你正撫摸他的臉頰,請想像你正聆聽他的笑聲。良心用這種方式賜福給我們,良心每天都賦予我們這種意義。」
把新書疊好,自笑了起來,好像越來越落了「野狐禪」一流。王溢嘉的文章,我讀過的都是零散單篇,廣為人知的那幾本,隨便翻讀過的印象早已模糊。這本《誰伸出看不見的手?》卻頗對我的胃口,透過整個社會的文化底蘊和群體心理態勢,去看待命理,才不至於迷於表象。你說命理是真是假?那得看你腦袋裡渴望和畏懼的是甚麼。這些篇章,王溢嘉寫來條理清晰,毫不糾纏,只是不少話只有點到為止,篇幅又短,倒讓人不夠過癮囉!
前兩日在《新新聞》看到《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的書摘,總覺得摘的段落隔靴搔癢,說不到重點,索性找書來一探究竟。瑪莎.史圖特提出「第七⋯⋯感」的說法,用來詮釋「良心」,用以區隔一般大家熟知的「超我」。他又認為「良心」與人的情感相繫,無時無刻都存在,看不到躲不掉而又無法收買,看法很有儒家的氣味。不過透過臨床經驗,他又直指有4%的人,完全沒有任何的內在約束,無罪感,反社會的人格疾患無法矯正,令我深思良久。
末章有段文字很動人:「如果你是不管做甚麼事情都不會有罪惡感的人,那麼你一輩子情感都會如此空虛的。請你變回原來那個有感情的你。請你想像你正看著你心愛的人,請想像你正撫摸他的臉頰,請想像你正聆聽他的笑聲。良心用這種方式賜福給我們,良心每天都賦予我們這種意義。」